本篇文章1621字,读完约4分钟
最美太极老人 | 杜德平:拳人合一 圆融人生
2022年(第三届)“敬老得福·北京最美太极老人”展示活动杜德平老师
杜德平,男,汉族,北京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指导员;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会长。自1983年以来习练并传授太极拳,研学《太极拳论》《道德经》《易经》和《黄帝内经》等中华传统经典,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太极拳立身中正、刚柔相济、内外兼修、道法自然之理念。由体悟到感悟,从渐悟至顿悟,将太极人生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天。
0635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辑部环境雅致,室内烟波浩渺的山水画布,体现了东方人的意趣审美。画布下方立着一尊“桧木太极人”格外引人注目,它造型生动,极具神韵。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会长杜德平介绍道:“太极人惟妙惟肖的造型是太极典型动作‘背折靠’,也有叫‘打虎式’的。木质为阿里山的桧木,是十年前一位台湾朋友所赠。武术在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在台湾地区传承有序。比如郑曼青先生在台湾传承了郑子太极拳,影响广泛。实际上他也是杨式和陈式太极拳的传人。两岸同根,太极一家。”
▲杜德平手拿“桧木太极人”讲解“背折靠”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杜德平指着墙上悬挂的拳论说道:“太极拳习练者都应研习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由于时间关系,他简要讲解道:“《太极拳论》中的‘无过不及’也可称为‘无过无不及’。即做动作要开合适度,不能不到位,又不能做过了。造型稍有偏差,太极的美感就会缺失。练习太极拳时要始终掌握虚实结合,不偏不倚。《太极拳论》有最基础、最标准的要求,每一位太极人应当奉而行之。”
拳如人生,为人处事同样要掌握分寸,中正和谐。杜德平认为,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载体,以其独有的奇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练习队伍中来。究其因,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优秀的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人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体味到东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奥秘,在修身养性的历练中修炼一种太极心态,从而步入“拳人合一”的境界。
▲杜德平演示太极拳“背折靠”
太极拳内涵博大而精微,其产生与发展受到儒、释、道、中医、军事等文化影响,成为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体现着中国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十分重视太极拳运动的保护与推广。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并号召凡能做到的运动都要提倡,太极拳就是其中之一。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友人三宅正一时欣然挥毫题词“太极拳好”。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如宋庆龄、陈毅、邓颖超等也都习练太极拳。
杜德平说道:“1959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体育学院(即北京体育大学)会见日本松村谦三时说过:‘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指出。
“太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载体,北京‘最美太极老人’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此。”杜德平表示,“最美太极老人”活动其实把握住了这个核心。通过练习太极拳滋养心神、陶冶情操、强体自卫、延年益寿,最终达到德艺合一、圆融人生!
标题:最美太极老人 | 杜德平:拳人合一 圆融人生
地址:http://www.ao2i.com/bjjj/3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