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3字,读完约8分钟
【编者按】再过半个月、半年、新的十年就要开始了。 全国政协最近首次面向社会普通观众举办公开日活动,在全国政协礼堂新年茶话会会场,大型油画《初春》占了一半的墙壁,引起人们驻足观赏,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这幅画之前,每年都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进行报道。
《初春》是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共和国画师》刘宇一和他的女儿刘浩眉共同创作的《共和国史诗》系列油画之一,刘宇一在17年间创作了3次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良宵》,作为美谈, 今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刘宇一接受中国同心圆专栏采访时说,《良宵》是其艺术生涯的“最重要的作品”,绘画展现了新中国初期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和群众代表中秋夜晚团结祥和的景象,“就今天而言,时代发生了变化,
。
刘宇一接受了中国同心圆专栏的采访。 新闻网实习记者郑山山摄影
《良宵图》新中国月圆夜百余位人物同框入画
1956年,16岁的刘宇一从南京留学北京,附属于中央美术学院,走上了习作之路。
在这段求学时光中,刘宇一建国初期的稳定繁荣和他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期而遇的机缘巧合,深深地影响了自己未来的艺术创作,青年情念未去。 “我在天安门广场近距离看到在敞篷车上和大家亲切挥手的毛主席,在北海公园写生的时候,看到过聂荣臻元帅,在动物园钓鱼。 在景山公园与彭真同志相遇,接待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伏罗希洛夫。 郭沫若副总理曾经在我们的晚自习教室看望师生。 这些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生活在一起,非常亲切,没有距离感,这些画面让我终身难忘。 ”。
此后,刘宇一创作了《良宵》、《人民万岁》等重大历史主题素材作品,与其青春经历紧密相连,形成了他艺术人生的独特选择。
1960年刘宇一毕业后辗转南下在八桂之地生活,在广西人民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但在1976年之前的10年间,“白专道路”的典型人物刘宇一被禁止作画。
1977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快速发展的重要节点,刘宇一深感“有话要说”。 “回顾50年代在北京读书日的深刻感受,我心中有无法抑制的热情,想如何表达? 用画表现。 我特别难忘的是1950年国庆节、中秋节期间毛主席和民主主义者柳亚子在中南海联欢晚会上唱诗的典故,我想画这个场面。 但是,我认为光描绘两个人还没有意义。 我画一个小组,画一个大场面。 新中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情,这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历史。 ”。
为内心的声音而画,用画笔记录,用绘画来表现。 恢复绘画的刘宇一首先想到的是创作《良宵》。 当时,面对绘画构图的思索,也不得不应对物质方面的经济困难。 “当时没有买画布的钱,考虑用床单换画布,但桂林国酒店赞助了画布和颜料。”
《良宵》展现了新中国早期安泰祥和的家国景象。 新闻网实习记者郑山山摄影
他说,为了真实反映时代,记录历史,刘宇一从照片等资料中寻找从时代背景到事件发生地的文案细节,让《良宵》的100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了每个人物独特的音容笑容。
安泰,夜色幽静。 最初的“良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红色主题的绘画作品《良宵》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夜晚,开国元勋、民主党派代表、爱国人士和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杰出代表齐聚中南海庭,吟诗作画、赏月茗、喜迎新中国初建、各民族团结感动家园的场面。
正在访问的人用“斧刻”“良宵”创作“补拙方”来磨练艺术造诣
1979年《良宵》问世后,为了进一步“雕刻”画作,参加了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展览会,让《良宵》与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见面,1982年刘宇拿起画笔,投入了两次创作。
在这次创作过程中,刘宇一特别拜访了叶圣陶、巴金、丁玲、华罗庚、周培源等当时健在的《良宵》中出现的各界代表人物,推测人物的言行特点,努力使画中的人活得更准确,更有生命力。
“看完脸部画像6年后,1989年我再次去探望巴金斯时,问他是否还记得我,他亲切地说:‘我记得,刘宇一,《良宵》的作者,记得很清楚’。 ”刘宇一说。
在这种与画中人物直接交换信息的表现中,刘宇一注意人物的轮廓,体验人物的状态,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笑容收入脑海,最终落在笔端的画美丽的画中。
《良宵》作品局部文案。
追求绘画艺术的使命感和号召力从未从刘宇一心中消失。 刘宇一说,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经历着史诗般的改革年代,应该创作出凝聚民族精气神的“大场面”绘画。 “我也不是一定要别的画家做,新时代会继承敦煌壁画和《清明上河图》等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 ”。
刘宇一这样形容写《良宵》时的灵感迸发。 “动员各种艺术方法只为一个目标服务——表达感情。 说你想说的话,然后让观众产生共鸣,我在这方面尽量下功夫,我喜欢反复推敲。 ”。
刘宇一认为,《良宵》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和愿望,祝愿祖国国泰和人民安全、人相亲、情投意合。 “《良宵》展现了建国初期各界人物的风采,不仅有国家领导人,还有民主党派代表、工、农、商、学、兵等各行业的从业人员。 党和国家领导人代表人民,人民代表和他们在一起是非常自然和亲和的。 ”。
《良宵》作品局部文案。
“只要能描绘感觉,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刘宇一始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嗅觉和创作视角,将各种绘画门类融为一个框框并贯穿,“良宵”是油画、年画、中国画的有机结合,“这幅画说起油画,就是油画,
随着即将到来的一年全国美术艺考,刘宇一谈了自己的绘画体会:“我给自己开了一张叫做‘补拙方’的处方。 里面有四句话“举目千里,梦想万顷,写在纸上,写一城人”,强调画家要多思考、勤奋工作,我努力工作。 经历了这么多曲折,我还留着两千多张素描。
手绘12米长卷《良宵》史诗级绘画兴奋改革征途
从1977年到1993年的17年间,《良宵》被反复描写了3次。 第一稿长6米,高2米,问世后发出惊人的声响,现收藏在中南海。 第二稿是以符合全国美展展出规格的方式重新描绘的长2米、高1米的一张,被收藏家所珍藏。 3稿长12.26米,高3.5米,创作于1993年,永久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
关于第三次创作《良宵》,刘宇一于1992年被邀请到毛主席纪念堂,第三稿《良宵》被根据纪念堂巨大墙体的“需求”定制,成为最大尺寸宽度的“良宵”。 其中,画长12.26米代表毛主席的生日,画高3.5米的寓意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指导地位,并围成了一个框框。
自1979年《良宵》首次上映以来,刘宇一与自己的作品一起,历经40个春夏秋冬,他创作的许多“共和国史诗系列”油画在国家级殿堂展出——天安门城楼上有《开国盛典》《祖国万岁》《人民万岁》,毛岁
时代的潮涌给了改革者创新的机会,同样也给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 “现在的大环境和我画《良宵》的时候历史时期不一样,但有几个是共通的。 那就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创新时代的步伐和决心。 ”。 刘宇一说,“良宵”的初衷是希望国家日益繁荣,晚上的良宵说:“画描绘的是团结大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因素,团结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刘宇一说,史诗般的年代需要史诗级画卷,反映重大历史主题素材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并延续至今。 “丹青不知道老将,最好快马加鞭。 ”。 经过60多年的创作岁月,刘宇一至今仍挥着画笔,描绘着下一部艺术“大作”。
作为担任十届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老委员”,刘宇一从调查到申办,从议政到民主监督,近年来,人民政协提高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多的政协提案产生了实际效果,成为了代表社会舆论的桥梁
标题:“三画《良宵》盼春辰 刘宇一:奔向2020共绘中国梦“良宵图””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