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41字,读完约12分钟
新闻网10月28日(记者曾瑞鑫) 10月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于10月27-28日在苏州召开。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会上发表演讲,主题为“新时期新人才新家风”。
朱永新发表演讲
一、新时代
新时代之所以新,是因为社会的首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的首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这一重大评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实际,也确定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每天美好生活的需要到底有哪些? 年11月习大大当选为总书记与中外记者刚刚见面,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希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好的环境,孩子们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可见教育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务。 十九大报告再次论述了教育作为民生的首要问题,把优先教育快速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快速发展战术,更加充分地表明了决心。
其实,教育和美好生活之间有着更深的关系。 更好的教育,本身就是更好的生活。 教育不仅是创造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基础、最重要的路径,也是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好的教育,只有有更好的生活,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供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
新时代之所以新,是因为制定了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 社会第一矛盾发生了变化,事业任务也必然伴随着变化和调整。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实务总务任务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在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演讲现场
二、新的人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但是,正如习大大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不是轻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需要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艰苦,更加艰苦,更加艰苦,要确保新时期共产党牢牢把握新使命,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中心骨头,始终成为坚强领导的核心,善于改革,面对矛盾和问题, 善于解决矛盾和问题,需要干事、真正干事的自觉和会议干事、工作能力,才能抵御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并且“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奋斗的青春中事业
综合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演讲精神,我们可以将新时期所需的新人才汇聚成“六有”的新人才。
第一,新时代的新人才,必须既有爱国情怀,也有国际视野。
习大大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爱国是人类世界最深刻、最持久的感情,是一个身体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他希望青少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 “气节和人格都是爱国第一。 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青少年要时刻为国家着想,处处为人民着想,“有利于爱国者的爱,害国者的恶”。 爱国主义不是空孔的口号,不是装饰门面的标签,而是真正的行动,是真正的“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和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扎根于人民,奉献国家”。
随着新时期的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深入参与世界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意味着中国将发挥更加积极负责的大国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将如何加速世界的快速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能否为希望维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新的选择,也意味着中国有可能为处理人类问题提供自己的智慧和方案。 年10月26日,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贺词中指出,建立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地球是包括世界青年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重视和负责的责任。 “青年最有活力、最有梦想、是未来的领袖和建设者。 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 的青年有理想、有责任、人类有希望,推动人类和平快速发展的崇高事业有持续的强大力量。 ”。 青少年学生应该清楚认识自己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担当,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新时代的新人才,必须既有青春的梦想,也有实干精神。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符合当时的梦想,其力量胜过任何强大的军队。 梦想是青少年前进的原动力。 习总书记指出:“理想引导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 如果没有理想的信念,精神上会导致“缺钙”。 十九大所描绘的梦想蓝图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宿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待。 这个梦想,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劳动精神是青春梦想的最佳伴侣。 习大大总书记在新年致辞时说:“幸福都是奋斗过的。”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流行语。 这也是他对青少年的迫切希望。 他多次说:“来到纸上才变浅,知道这件事决不会自己做。 ”。 “知者知之行之始,行者知之”“路是迩,但不行。 事情虽小,但不能”名言警句鼓励青少年知行一体的实干家。
第三,新时代的新人才必须既有健康的体魄,也有学习热情。
身体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康的体魄必然一事无成。 60年前,清华大学高呼“为祖国健康而动50年”的口号,无数清华学子通过锻炼身体,养成了强健的好习性。 作为清华的毕业生,总书记也获得了其重要意义,多次强调青少年需要健康的体魄。 年8月15日,他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指出“少年强、青年强为中国强”。 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除了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外,还包括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
学习热情是成长的起点学习是指人们通过阅读、聆听、思考、研究、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习,不知道。 ’学习也是拥有智慧的最重要的途径。 总书记非常重视学习,“学习”是与青少年交流时录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年五四青年节,他说:“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作为责任、精神追求、生活习惯,构筑梦想从学习出发,构建事业为本的观念,以勤奋学习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以成长为本的能量。 ”。
三、新的家风[/s2/]
新时代呼唤新的人才。 培养新人才呼唤新教育。 这种教育是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管理的教育,是国家大计、党大计的教育。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坚定了“要做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的认识。
在这个新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确定,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应该给孩子讲“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就家庭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把家庭建设、家风建设作为教育的重要文案。 年2月17日的春节团拜会上,他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中第一所学校。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生活结构如何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教,重视家风”。 在现场听着故事的我,那时很感慨。 这也是今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家风”的重要原因。
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结果,一个家庭是由家训的确定提倡和家庭老年人言传身教的长时间熏染积淀培养起来的。 家风一旦形成,本身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成员,特别是家族子弟有“胜于发声”的意思,古人所说的“家风慢慢染上”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家风是长时间家庭教育的结果,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
家风最明显的优势是典范性和继承性。 家风对家庭建设和人才培养有重要价值。 以山东诸城东武刘氏家族为例。 刘氏家族本来就不出名,是以一代为农业的新移民。 刘必显是家族中第一位进士,关至户部广西司员工二郎,晚年辞官回乡,致力于后代教育,“为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不立碑、勤俭持家、简化葬礼” 从清顺治年间的刘必显中进士到道光末期的近200年间,刘家7代人进士11人,举人35人,七品以上的官员73人,官位从奉行、知府、道台、学政、布政司、巡抚、总督、尚书到内阁学士、军机大臣,最有名的是刘军
习总书记的家风也是现代家风传承的典范。 父亲习仲勋在88岁生日那天,没能回到生日庆祝会的他给父亲写了贺信。 “父亲的节俭近乎苛刻。 大家都知道家庭教师的严厉。 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勤俭持家的习性。 这是可以说是模范的旧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的家风。 这样好的家风应该世代相传”。 他也会努力继承父亲的教诲。 总书记夫妇给女儿取名为明泽,女儿希望“成为廉洁、对社会有用的人”,寄托着对女儿的期待和总书记家风的传承两方面。
我个人主张,应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构建相对超越时间和空之间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新家风的根本而遵循。
对于使用哪个汉字,可以组织专家充分研究,广泛征求民间意见,最后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 个人建议以“仁义勤朴和”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化、简约化的表现。
首先说“仁”和“义”。 仁者情人,人人相亲相爱。 孔子曾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不欲立人,己所不欲达人”为仁的首要文案,体现在具体行为上,又以父母为孝,兄弟为信,以友为爱 这与新的人才标准中提到的爱国感情和天下感情不相容。
有义者尊敬人、规范化的制度。 孟子说:“仁,人之安宅。 义、人之正道”义越来越与正义、公益相关。 在现代,正义的内涵更加丰富,可以解释为学会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学会尊重和帮助弱者,学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说“和”。 和、多元化共存、共生的道路。 年5月15日,在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主席曾用四种“观”解释中国的“和”文化。 他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不同于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最后说“勤”和“朴”。 《易经》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天道礼节”、“勤”字的背后是“主干道”的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勤劳、勤劳、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永不过时。 总书记在新时期人才中提出的青春梦想、实干精神、以及有益健康的身体等要求,用“勤”字也完全可以弥补。
“朴”字的背后是“坤道”的精神,大地如此卑微,明明被我们踩在脚下,却承载着万物。 质朴、简朴、厚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以前传下来的,也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基本美德。
勤奋,这两个字现在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在片面强调虚拟经济、片面强调资本运营的今天,我们不能特别忘记“勤奋”。 在单方面强调企业品牌宣传,单方面强调无情竞争的今天,我们特别不能忘记“朴素”。
总之,新时期新家风应该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回归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信仰,因此,用“仁”、“义”、“勤”、“朴”、“和”五个文字贯穿了24个核心价值观
标题:“朱永新:新时代呼唤新人才,新人才呼唤新教育”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