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6字,读完约2分钟
编辑:粮食生产关系到粮食农业的种植效益和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 粮食价格政策不仅影响着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也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最近,当农民为秋粮丰收而高兴时,突然遇到了剧烈的粮食价格波动。 据《人民日报》报道,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粮食市场玉米价格下降了20%。 南方一点的地方玉米的价格下降了30%。 另外,玉米价格的下跌对稻谷和小麦的价格产生了挤出效应。 新闻网中国政协特辑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主委孙贵宝关于保护农民粮食生产力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见,全文如下。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生产的生命根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耕地。 只有保护耕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2008年国土资源部确定耕地补充时机,规定非农建设确实占用基本农田的,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先补后占”的大致情况,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耕地在补充平衡中的耕地数量不平衡的问题
但是,质量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占补平衡”依然不是“平衡”。 第一个表现是,一是只重视耕地的数量平衡,忽视耕地的质量平衡。 二是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三是后续监管力度不够。
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加,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过度采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剂以及过度复耕的基础上。 粮食是长在地上,还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要从根本上处理问题,从耕地着手,耕地占平衡制度,数量和质量并重。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保护耕地红线的理念。 随着人口增长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耕地资源更加严峻,耕地红线必须始终固守,这是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二是尽快落实《关于进一步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加快划定和成果的完整步伐,尽快保护现有易被占用的高质量耕地。
三是进一步完全占据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平衡,充分考虑土地质量评价的综合性和诸多复杂性,建立更加科学化、更具可操作性的质检制度、流程和标准。
四是加强补充耕地后续监管,对耕地数量变动、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要点跟踪监测和统计。
标题:“孙贵宝:进一步完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