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2字,读完约7分钟
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
他为胡锦涛与“只是楚有材,于斯盛”进行了对话[/s2/]
4月9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湖南大学,参观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 日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再现了胡锦涛一行来访时的情景。 “在岳麓书院的正门,他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话发表了意见。 岳麓书院讲堂说:“我对‘事实上的求是’的扁额很感兴趣。”
朱汉民陪同胡锦涛建于北宋,走过千年弦歌不断的学府时,依然兴奋不已。 “这是胡锦涛第一次访问岳麓书院,本来11年前就有参观计划,但没能做到,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岳麓书院正门的对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讲堂中康熙挥毫的“学达性天”牌匾,干隆挥毫的“道南正脉”牌匾
朱汉民此次陪同胡锦涛参观岳麓书院的路线是经典路线,从岳麓书院赫曦台、大门到礼堂、御书楼,在园林中参观三峭壁,最后参观文庙、大成殿和附近的历史馆、人才馆。 他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介绍了两点:一是书院传承千年,至今仍在办学校。 二是书院正门“惟楚有材,于斯盛”的对联。
清嘉庆年间,袁名曜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古代称呼书院院长为“山长”),在编撰正门对联时,袁用“惟楚有材”对待学生。 这时,贡生张中阶回答说:“于斯为盛。” 上联典出《左传》,下联典出《论语》。 名联由此意为“楚地真出人才,岳麓书院更招人才济济”。 抗日战争时,对联被日机炸毁。 现在,联储是根据历史照片在1984年复制的。
朱汉民说:“听了这些介绍后,胡锦涛说岳麓书院完全可以承担这个评价。 虽说是古代,但近代以来,每当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有来自岳麓书院的湖南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朱汉民回忆说,胡锦涛当时特别强调了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来湖湘人才的历史作用。
一行人停留最久的地方是岳麓书院礼堂,全程80分钟,在这里花了20分钟。 讲堂里留下了许多反映书院文化内涵的文化财产古迹,如康熙挥毫的“学达性天”的横额,以及干隆挥毫的“道南正脉”的横额等。 其中,“实事求是”的牌匾引发了胡锦涛的一大趣事。
朱汉民说,“实事求是”是中央党校的校训,但其实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东汉史学者班固用“修古,实事求是”评价刘德的治学精神。 到了清代,实事求是的思想发展得更快,成为干嘉汉学的治学宗旨和基本做法。 此时岳麓书院的多位山长非常崇尚实事求是。
朱汉民对胡锦涛说:“岳麓书院的这个扁额,是民国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校长宾步程写的。 1916~1919年间,毛泽东住在岳麓书院的半步斋。 在这里,我每天面对“实事求是”的牌匾,思考这个古老的命题。 ”。 朱汉民回顾说:“听了介绍,胡锦涛说:‘实事求是’根植于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中,有这样的历史渊源。”
朱汉民对记者说:“岳麓书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思潮变迁的大本营。” 两宋时期,岳麓书院成为新兴理学思潮的重要之地,朱熹从福建到书院讲学两次,一方面以先秦儒学复兴为旗帜,另一方面使儒学迅速发展成为具有高度哲理的思想体系,湖湘学派也在此时形成。 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思潮在书院大盛,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 近代以来,书院学生魏源最早倡导改革开放,提出“师夷长技制夷”。 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一生实践“师夷长技”。 新文化运动后,湖南出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说:“湖湘文化的特点,我总结为两点,一是非常强调心性修养、人格修炼,读圣贤书,这是理学以前就流传下来的。 二是十分重视经世致远,具有豪杰精神。 岳麓书院培养的学生、湖湘文化培养的士大夫,往往具有统一圣贤和豪杰两种人格的共同特征。 ”。
“中国古代以前传下来的教育中,强调阅读儒家经典、经史的子集,而岳麓书院正好又传到了以前,经世使用,注重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实用知识和技能。 ”。 朱汉民说:“但是,现在的大学学科多为‘用’而存在,纯人文学科反而式微。 因此,今天岳麓书院提倡的《经世致用》是在恢复国学之前就流传下来的。 现在书院主要有中国思想学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国经学、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研究方向。 ”。
朱汉民表示,这几年,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岳麓书院,他们中许多人留下了墨宝。 例如,胡耀邦题为“尊重知识”,朱镕基题为“千年学府”。 “参观礼堂后,胡锦涛委婉地拒绝了题辞。 朱汉民连忙说:“那你能帮我签名吗? ”。 胡锦涛答应用之前流传下来的笔墨在宣纸上签名。
参观结束后,听到消息的学生们聚集在门口欢呼,鼓掌。 本应离开的胡锦涛,弯腰向学生们笑着挥手。
记者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9年( 976年)创立以来,文脉不断。 1012年,周式就任山长,学业成绩出众,闻名天下。 他拒绝了国子监主簿的官职,再次到岳麓书院任教,宋真宗为其精神所感动,特别是被“岳麓书院”的扁额所恩赐,至今仍挂在书院的正门。
近代以来,岳麓书院在1903年至1926年的20多年间,发生了“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湖南大学”的更替,实现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转型。 但是,“文革”期间,岳麓书院只剩下墙壁,废墟的几成。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湖南大学着手修复它。 朱汉民自1995年主持院务以来,恢复了岳麓书院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功能,作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岳麓书院目前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善教育体系,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朱汉民说:“我们必须通过书院所代表的以前流传下来的教育体系和大学所代表的现代高等教育体制。 在此基础上,岳麓书院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一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方向以以前流传的国学为中心;二是本科开始就实行导师制,导师不仅是学问,也是教书育人。 三是岳麓山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教室多设在名山大川之中,这也是书院流传下来的特色。 ”。
除常规教育外,岳麓书院十分重视文化传播,曾在余光中邀请李学勤、李泽厚、杜维民等学者学习。 年,书院设立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定期举办国学讲堂,编纂《中国以前就开始文化导论》、《易经演讲录》等相关教材。 朱汉民说:“书院撰写《十三经》各自的书,计划将国学推出书房,普及到全社会。”
朱汉民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从以前作为学术重镇流传下来的岳麓书院能够坚持学习到今天,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 我们应该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华以前传下来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岳麓书院不仅要培养人才,从事国学研究,也要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复兴做出贡献——这是岳麓书院最重要的使命。 (记者蒋肖斌)
标题:“胡锦涛:总有湖南人在重要历史关头起决策作用”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