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1字,读完约3分钟
原创 小草 魔都小哨兵sh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日渐成为热词,整个网络刷屏,全民行动。其实,在上海老百姓口中,有一个鲜活的同义词,叫“做人家”。说一个体会“做人家”,就是夸他节约、会过日子。中国人的文案很有意思,在“人家”前面加个“做”字,勤俭持家的形象,一下子跃然而出。仔细体会,这个“做”,意思还很丰富。
上海人既讲究腔调,也注重勤俭
第一层意思,是节俭、不浪费。尽管上海开埠后,很快就成为一座极尽繁华的大都市,但上海的老百姓过日子,却无比务实,繁而不虚、华而朴实,在勤俭节约方面堪为楷模。在上海,菜市场被称为“小菜场”,不管你买的是鸡鸭鱼肉还是萝卜青菜,只要放进菜篮子就是“小菜”,大略这个“小”字,就足以传播出节俭的韵味儿:在“小菜场”买肉,可以笃悠悠地只买1两,够炒一顿肉丝就行,与北方人动不动就就要半扇的方法,形成鲜明针对。上海人早上吃泡饭,一块腐乳要分成两半,一天吃一半。去饭店吃饭,剩下的绝对是要打包回来的。真的是把节俭的品格,在一粥一饭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上了点岁数的人,喜欢用老透的丝瓜筋洗碗,用淘汰下来的汗衫剪成条扎拖把,反正就是一个钢镚两半花,只要能自己做的,尽可能不去外面买。今天,我们倡导“小份”、“一顿光”的餐饮方法,在上海早已是自觉习性。
有了称重“神器”,在社区食堂连一块红烧肉、一只虾都可以买
第二层意思,意味着要在节俭的基础上用心经营,这样方能成就一个好的人和好的家庭。上海人虽然节俭,但善于动脑筋创造,把家里操持得清清爽爽,把家人打扮得光鲜笔挺,把全家的日子过得美美的。最典型的就是“假领头”的发明,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不怨天尤人,而是用最少的布料,维持最大的体面,洗换也方便。不少上海人家里,都有用“零头布”拼成的窗帘、桌椅套,花点心思,既便宜又时尚,还不会和别人家重样,体现各个“家”的个性。总之,大家习性于做事“细腻”“讲究”,花小钱过上精致舒适、“有腔调”“有格调”的生活。物质上越是“做人家”,精神上越能丰盈起来。你去注意,但凡“做人家”的家庭,大部分都和和睦睦、谦和包容的,因为他们懂得艰苦奋斗,懂得家庭责任,懂得用心用情,在举手投足间,润物无声地去拥抱美好生活。
物资匮乏年代,“假领头”从上海走向全国
第三层意思,是在成己、敬人、齐家基础上,还蕴含着“达世”的美德。“做人家”看似是个体行为、自我选择,实际上观照着上海人的集体品性,照鉴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品质和助人胸怀。自己可以节约,但在支援国家上,绝不含糊,以对自己的“小气”,换来在整个社会进步当中的“大气”。建设时期,上海人参加三线建设、上山下乡,背井离乡、毫不犹豫。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人自甘当“后卫”,宁可苦自己,也要做全国的坚强后盾。多年来,上海向中央上缴的财政收入,一直名列前茅,这是上海应有的责任,也是上海在大局中的担当。现在,上海的快速发展要更好为全国服务,不仅是开展对口合作、助力脱贫攻坚,更要搭好大平台、提供大通道。这些,已经成为上海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
“做人家”,是真正的大气!
(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原标题:《【有情有意】上海人的“做人家”是什么意思?》
阅览原文
【主题】机会,这里是上海
标题:热门:有情有意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