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75字,读完约20分钟
创作部创作杂志于1979年,周大新发表了《前方信》,开创了文学创作的一生 他因高水平的小说作品,成为文坛有名的军旅作家 2008年,周大新凭借《湖光山色》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桂冠 40年来,小说家周大新在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行业取得了粗俗的创作成果,成为当代中国文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带有神话色彩的“走出盆地”,到叙事诗般宏伟的“第20幕”,再到直接打击社会现实问题的“曲终人在”,为最近出版的老年人群体发声,反省生命和尊严的“黑暗而缓慢”,周大新的小说是故事主题素材。 这些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很多关注,学术界也给予了粗俗的评价,其中表现出博爱、求索、负责的特质,值得学习和思考 宋硕夫:周大新老师,你好。 谢谢你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我想从地区和你作品的关系开始 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但你的作品依然有很多乡南阳的文化优势 从这些方面来看,你和石黑一雄有点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你的作品和北京这个城市的关系 你觉得北京城市的性格、城市文化和你的作品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能具体说说北京对你创作的影响吗? 周大新:我1995年到了北京 北京对我的创作产生了很多有益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我的视野更开阔了 我出生在南阳鄱州的农村,后来当兵,在部队机关工作 我的童年和军旅生活相对单一,与社会接触少,文学创作的视野也有点狭窄 到了北京后,我参加文学活动的机会多了,买翻译的新书的机会多了,和其他作家的老师们交流创作的机会也多了 这些给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不少帮助 其次,北京这个城市本身对我产生了一点影响 一是北京的包容性很强 那是首都,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北京几乎没有地区歧视 另一个是北京是大气 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无论我去哪里,都不容易找到让我吃惊的东西。 这些反映在创作中不太具体,第一是潜在的默示影响 另外,北京过去发生的具体事情为我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 我有一本小说叫《战争传说》。 我在采访瓦良格人攻击北京的历史事件。 我以前经过北二环时,经常见到德胜门的城楼 之后,从历史书中得知,当时的巴厘岛人攻击北京是先攻击这个地方的。 我觉得新鲜,查了资料,注意当地,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想象,最终写了那本书。 这可以说北京直接影响了我的创作 最后,北京文学界作家朋友们的创作成果,反而对我有鞭策和促进作用 大家都在北京生活,为什么人能那么快反应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来,还写得那么好? 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那让我前进 宋硕夫:《走出盆地》是你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主要从女性的角度讲述。 你的这部作品生动地描述了女性的心理活动 你是如何正确把握女性心理的? 对男性心理来说,描绘女性心理时有不同的难度吗? 周大新:我作品的主人公总是女性 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以我成长的经验,男性对我没什么印象。 他们经常酗酒、骂声和吵架。 女人相反,她们总是关心我 我小时候,村子里有很多阿姨、阿姨和嫂子,她们对我很好。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吃饭的样子 曾经我们南阳人吃饭的时候,经常把盛的饭拿到门外,和大家一起吃。 她们有时从自己的餐具里夹菜,拿筷子,在香油瓶上蘸上香油滴到我的餐具里。 这些小生活的小事,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我想让她们成为创作和赞美的对象。 我平时也注意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小行为作为写作的参考 当然,我们不能正确地告诉她们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情况,以及我画的东西不正确 我的描述比较理想,其中也包括一些站在男性立场上想象的成分 宋硕夫:在《走出盆地》中,随着故事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三个版本的神话,这三个神话的主人公想离开盆地,但失败了 小说的主人公邹艾离开了盆地,但最后选择了回到盆地 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矛盾 你想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周大新:我希望塑造邹艾这个形象,让女性一生不要被束缚在一个地方,而是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由于各种限制和制约邹艾的身体出去了,但她的观念最终还是没能出来 这是令人遗憾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摆脱自己固有生活的冲动,但由于准备和毅力不足,很多人最终不会离开 我当兵的时候去过沿海地区。 我还去了北京。 我还去了西安。 在这些地方和很多人看事,知道很多新观念。 后来我回到了家乡,发现家乡人的生活状态和观念变化很慢,无法与外面的日新月异相比较。 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出去。 这个希望的对象也包括我们河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河南其实是更大的盆地。 河南人的观念在逐渐改变,但与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人的观念相比依然保守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实施改革开放几十年,实际上已经离开了 我们逐渐摆脱旧观念,然后将来也继续前进。 我相信有一天,经过大家的努力和努力,我们中国将最终复兴,得到世界各国的正式承认。 总结起来,《走出盆地》一书传达了改变我人生境遇的呼吁,给了人们远行的希望 宋硕夫:除了刚才提到的神话之外,还有很多作品,如多线交叉的图案、大鸟、黑色人影等,神秘或浪漫的因素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加了作品思想的深度。 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象征、想象、神秘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周大新:这和我对人生的看法有关 我认为人生有时不是自己完全能掌握的。 这种无法把握的事情表现出神秘性,仿佛冥冥中神秘的力量左右着每一个身体的人生 例如,富人可能因为某些突发事件而一无所有,但穷人可能会为孩子度过美好的一天。 我创作现实主义作品时,只能依靠我的想象,不能完美地写一个身体的人生,也不能把另一个身体的人生写得很糟糕。 因为这些不符合生活的真相。 但是,我无法解释人生不定的理由。 我不得不借用这个神秘的方法,寄托我对人生的想法。 我希望网友能理解我的这个认识。 宋硕夫:我知道《第二十幕》的第一个书名是《希望有一个辉煌的世纪》,其中上下三本的真名分别是《有梦想的夜晚长度》《格子网》《消失的场景》。 为什么把书名改为《第二十幕》? 是取“20世纪”的意思,还是为了缓和网民的阅览期待,给网民留下自由思考的空间? 周大新:当时我用分卷写的 我每写一卷,出版社都要求我决定书名,以便能及时出版它 但是我以前就打算把它们合成新的书名。 我把整个20世纪变成戏剧,表现家族的兴衰,进而从这个小切口进入,并展开表现整个中华民族20世纪的沉浮。 中华民族在20世纪发生起伏,在这个起伏的背后到底作用着什么力量? 我想通过这本书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传达给网友。 所以,这本书不仅写给一个身体,还写给我们中华民族。 宋硕夫:《21大楼》一书中,宋晶晶的日记中有很多简单的笔画,这些图案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反映她的精神状态? 周大新:是的 她思考一点问题,幻想事物时,经常有意识地画它。 《又黑又慢》中的画是我给人画的,画得很好。 这是我自己画的,我画不出来,所以看起来画面很混乱。 但这正好表现出她不稳定混乱的精神状态 宋硕夫:我刚才说“又黑又慢”。 这本书可以说是再现老年人现实和心理生活的最新力作。 读了很感动。 我发现小说是以介绍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虚拟外在的“返老还童”开始的,最后肖邦得了老年痴呆症,所以实际上以心理上的“返老还童”结束。 两者之间似乎有很大的反差 “返老还童”的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这个区别是为了表现什么? 周大新:我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想表达对生命的认识。 我觉得活到现在的年纪,人生的痛苦太多了。 特别是老化可以夺走一点人生的喜悦 我写下了生命衰退期的各种变化,用这种变化表现出老化的残忍 就像你说的,最初这个身体没老。 他吃药,染头发,染眉毛,这一系列行为即使他上了年纪也还在追求蓝色的尝试和努力。 但是身体的老化实际上是没有人能抵抗的。 只有让心理年轻是唯一能和衰老搏斗的方法 所以,这个物体最终传达了乐观,其实看起来悲观的效果 宋硕夫:《湖光山色》探讨了新时期乡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最终抓住机会在挑战中获胜的是农村出身接受城市教育的温暖 她不是单一的农村和城市身份,而是双重身份的结合体 这个设定反映了你理想的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吗? 周大新:现在乡下正处于疲惫之中。 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有必要看看其中潜在的问题 欧洲也曾经进行过城市化。 例如在法国,人们被吸引到城里后,大片的田地荒芜了 由此,当地农产品的消费依赖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也变高了 结果他们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动员城市生活的人回归农村 现在也在推进城市化,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警告 那么,我们怎么不产生类似的现象呢? 我想还是得依靠在乡下长大的人们。 但是,如果一个身体一直住在乡下,他就没有广泛的见识,没有新观念,他不能很好地改善乡下的现状 我去过丹江口水库周边的乡下 面对社会变革,在很多耕地生活的农民看起来手脚不方便 有些地方进行了度假村建设,引进了城市资本 资本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点脏的 许多农民没有与这些相关的认识,他们就应付不了,白白地被欺负 小说中,温暖她们家的就是这样 王庄有楚国的长城,但没有一个村民意识到它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 没有人投资 直接原因是农民缺乏资金,更根本上是他们没有这个观念 我写了一个温暖的角色,是什么样的想外出打工学习的乡下人,可以有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野心,然后回到乡下,改善家乡的现状。 更进一步说,我的这本书是写爱,思考如何把社会的爱给乡下 城市生活的人有发言权,如果城市的哪个阶层有问题,记者可以马上写它,或者人们很快就可以在新媒体上表达它 但是,乡下人,无论多么痛苦,都不太容易被人知道 所以我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传达他们的声音 宋硕夫:“曲终人在”是官场小说创作中大胆成功的尝试,有人认为政治性有损文学性,你对此怎么看?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两者的关系? 周大新:我不承认这种说法 许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写了政治上很强的作品,他们在作品中揭露和批评社会的黑暗面 所以,政治性和文学性之间没有对立 其实作家写什么主题的素材相对不重要,如何写,如何用艺术化的手段表现政治副本很重要。 在政治行业生活的这些人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命运的转变和转变,在他们身上比普通人更明显和极端地出现 把这些人写得很好,正是作家能出彩的地方 作家在这个阶层,为了写这个行业的人,必须和他接触,和他的生活有一定的交叉 否则作家很难真实地再现人物,解决政治性和文学性的关系也不容易 宋硕夫:下一个问题可能更尖锐 《曲终人在》这部作品中,人物说教的成分很多,有可能破坏网民的阅读体验。 如果把这一部分藏起来,网民自己可能会评价价值更好。 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怎么样? 周大新:故事性非常重要,可以激发网民的观察力,吸引网民继续阅读 作家直接讨论,直接发表意见,破坏阅读感会很辛苦,但如果网民能阅读的话,那应该很好。 我想我到了现在的年龄,什么都不说的话,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说话了。 因为我写的能量已经有限了。 过去一天写10个小时,写8个小时也没关系,但现在写4个小时很累。 所以,现在让我通过人物和故事慢慢地展示什么的话,我会感到不舒服,毅然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网友能阅读的话,作品中的论述性部分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宋硕夫:在你的作品中,许多人物进入官场后,走向堕落 即使是理想化的欧阳万吨,进入官场时也用了一点手段 你认为这些接近规律性的情节的设定,能对官场有悲观的宿命性的认识和理解吗? 周大新:是的 在发达国家,官员不能滥用权力。 因为他们有法律保障,有体制上的平衡和监督 但是,我们以前的一些地方的权力监督制度还不完善,这必然导致权力的绝对化 绝对的权力容易带来腐败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平衡的监督制度,官场腐败几乎是不可接受的,是无法挽回的 国内外如此巨大的落差,确实使我在看到这些问题时产生了悲观的心情 但是现在我们比以前好多了,国家成立了纪检委员会,建立了各种监督制度。 发现腐败现象,老百姓也可以报警 这比较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行为,使官场逐渐清廉 宋硕夫:在你的作品中,男性似乎更合理。 他们在事业和爱的选择中,往往还选择达志、廖怀宝、欧阳万吨等事业。 女性更感性,甘于为了爱牺牲自己。 比如温暖,草毛,林玫瑰等。 这样的两性差异是你故意设置的吗? 周大新:这里有一定的主观设计要素,首先是我对现实生活的注意和再现。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男女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分工不太一样 男性要承担相对多的社会责任就需要重视越来越多的事业,在事业方面奋斗 有了工作后,他可以养家糊口,最终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 另一方面,女性希望寄托感情,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女性也是养育孩子的主力 在乡下,父亲可能直接参与孩子的学习,但在城市,基本上是母亲管理孩子的学习。 因为父亲的第一时间和精力是工作,养家糊口 这是生活的现实 在作品中,我根据现实生活,进一步把两性的差异推到了极限 因为如果缺乏这些差异化的特征,人物很难写字。 作品很难表现出男性负责的一面,很难表现出女性善良的美的一面 这样的人物可能表现得更极端,但更有特色,更吸引人 宋硕夫:当你的小说中的男性面对理性和感性的斗争时,或者面对事业和爱的选择时,一般会出现监护人的角色,使用某种权威,要求儿子和孙子服从自己的意志。 儿子和孙子不是激烈抵抗,而是选择服从,之后经常和后悔在一起很久 我认为这些插曲其实代表了你对服从者的批评。 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汉娜·艾伦对“平凡之恶”的批评相似,你承认我的看法吗? 在创作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创作意图吗? 周大新:是的 什么样的监护人的作用实际上是现有权威的表现,代表着从以前流传下来的保守 我想批评没有这些独立思考,一味按照父母的要求工作的人 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观念、认知、文化基础知识不同 所以,年轻人严格按照老人的指导工作是绝对不行的。 年轻人要敢于抵抗,大胆创新。 这样,就可以使社会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 比如梁启超的谁否定了他们的父亲,坐公共汽车写书,变法图很强。 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也突破了旧观念,他们不断呼吁,为推进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一代都有新时代的任务 今天的年轻人有新的责任。 要开拓新世界,立足现实,不断与时俱进。 宋硕夫:我知道你在创作新作品之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南阳档案馆藏着你的大量文学创作文件 在原材料的筛选和收集过程中一定有一定程度的价值评价 收集素材时,关注素材的什么好处? 周大新:比如我要写丝绸行业的生活。 那么,把所有关于丝绸的书都拿来,我看。 这样我就能对这个行业有整体的自信。 如果作家不知道这些相关知识,他就会说外行的话,他的作品会破产或受到硬伤 我写《银饰》时,阅览过很多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南阳银珠宝的历史、种类、具体方法、研讨会的情况等 看了之后,你会发现有新的认识,它们很有用,它们没用。 这些工作完成后,可以谈谈具体的文章 宋硕夫:你在《读复活》、《认识娜塔莎——读战争与和平》、《卡尔维诺的启示》等一点散文中谈过你的读书与思考。 你最近阅读了印象深刻的书吗? 能分享一下阅读感吗? 周大新:最近读了一本叫《我们看不见的光》的书。 作者是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 这本书讲述了二战期间法国失明的少女和德国少年兵之间的奇遇。 当时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使用广播电台号召法国人民抵抗德国的统治 所以德军士兵的任务是搜索电波,找到法国抵抗组织的广播电台。 这个盲人爷爷是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负责地下电台和广播。 祖父被德军杀害后,她自己一个人反复广播 后来德军少年兵用无线电信号找到了她 但他发现操作者是盲人女孩后,自愿向上司隐瞒这个发现,使盲人女孩幸免于难 是一本厚书。 这是一个粗略的故事概要。 它在战争中表现出人性的扭曲、变异和再现的过程,这非常重要 因为爱是人活着的最大动力和最终目标 人活着是为了得到好的事业,最终无论是为了尊敬父母,还是为了养育孩子,实质上都是为了爱 父亲就是这样。 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 将来我们的孩子还是这样。 所以爱是人活着的目的 吸了爱,人就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宋硕夫:现代人阅读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更多的人选择阅读高度商业化的娱乐网络文学 有人认为纯文学危机来了,你认为纯文学或者正经文学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周大新:确实有这个现象 即使是中国文科的大学生,阅读网络文学也花费了很多时间 其实在任何社会,认真的文学都应该面对少数精英,要求网民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严肃文学依然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正经文学担负着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责任,担负着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是民族文化的先驱 没有正经文学,或者大家不读正经文学,这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就会下降 为什么我们提倡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呢? 他们的正经文学水平很高,很多人阅读正经文学,所以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素质很高 当然,我们今天也在慢慢改善 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不会鼓励孩子们读什么乱七八糟的书。 她们让孩子们读古典的严肃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启发孩子的人生、人性、社会、自然等。 但是相对地,一个社会只有严肃的文学也不行,通俗文学也同样值得存在 因为人们的阅览需求各种各样,而且相当一部分是消遣 为此,有必要提供很多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满足这部分人空闲时间的消磨。 我以前参加过审查,读过一点网络文学作品 我发现那些质量慢慢提高,但现在其中大部分依然无法与正经文学相比。 网络文学作家每天都有更新的任务,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作品的思想性,也没有足够的精力雕刻作品的语言。 但是这些作品正是满足了广大工人疲劳一天后放松的需要的 所以,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不是置换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宋硕夫:你有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剧,还获得了国际大奖。 创作一开始有电影化的想法吗? 你认为作家应该如何解决纯文学创作与电影改编的关系? 周大新:我没有那种想法 如果是一位作家为了改编电影而写的,他应该被视为电影编剧,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家,他的作品也不是正经文学 严肃的文学作品要经得起思考,要给别人精神启蒙 作品完成后,电影编剧可以拿走,从里面取出一部分东西进行电影改编 如果拍成电影,有可能保存原典的思想性。 因为电影也是精英艺术。 好电影也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 但是,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也许可以减少原典的思想含量。 因为电视剧面向普通大众,热闹比思考更吸引他们。 宋硕夫:你发表的作品涉及军事、城乡、感情等多种主题素材,尝试了很多叙事结构。 这些表明你是勇敢创新,不断创新的作家 将来有试试新主题的素材和结构的计划吗? 周大新:我最近在写新的长篇小说,但是现在还没写完,所以还不能回答 我写长篇小说通常需要三年 但是,现在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这可能是我最后的长篇小说。 一个作家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为了确保选项的新鲜度,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安排、视点的记述、语言的运用、气氛的制造等方面也需要变化。 没有这个自我超越,那最好不要写 正因为觉得网民有新的意义,有魅力,作家的思考才能真正传达 所以作家必须不断创新。 这部作品有新的创作尝试 宋硕夫:我们非常期待你的新作 再次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作者:宋硕夫,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大新,作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排版:郑琴审查:宋时磊请用二维码订阅杂志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出版单位:《创作》部出版周期:双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舟山邮政编码: ( 027)68752268电子邮箱: writing@whu.edu
标题:【热门】知识分子的博爱、求索与担当——周大新访谈录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