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8字,读完约4分钟
1978年春,人们依然沉浸在粉碎“四人组”后的兴奋中,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活,主持中央员工,亲自批准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处理社会科学人才青黄不接问题 马洪同志率领陆斐文、曾延伟、吴家俊等原院系工业集团同志,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是他们的任务 当时我在邯郸市邯郸基地冶金矿山建设司令部工作,大学毕业已经9年了。 我想再深造一次。 我仔细调查了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计划,从很多专业中选择了工业经济,开始了准备。 第一专业书是马洪主编的上下二本“国有工业公司管理”,也被称为“蓝皮书” 经过初试、复试,从400多名考生中录取了20多名,成为了我人生的拐点 1978年底召开了党的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陈云同志主管经济事业,就任后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成立了结构组、理论组、马洪任结构组的领导 我一边学习一边参加了结构调查 一是系统反省了前30年经济事业的经验,各工业部的同志各自说话,每周持续一次,三四个月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震撼的系列演讲 特别是大跃进、盲目决定、急于成功带来了巨大损失,我终于理解了青少年时代经历的各种痛苦理论和政策的根源 陈云同志总结说,过去30年来经济事业中的左边指导思想是整体错误,击中了要害 我的硕士论文选题《关于最终产品和最终产品率》主要听取了结构大的讨论体会 二是参加上海结构调查,花了两个月全面调查上海工业、投资、居民生活和污染的现状 我们去金山石化,坐船看到污水沿着苏州河流动的样子,看到了小屋区居民的生活 我写了投资资金渠道的报告,一共整理了30多种资金来源 请回忆起来。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系统除了接受经济理论教育外,还参加结构调查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马洪老师精心培养了我们的良心。 1979年,马洪和薛暮桥成立了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动员我去 当时的办公室很紧张,只有所长有一个房间 他把钥匙给我,说随时可以来,办公室的书可以自由阅读 受时任总理的委托,每周举行讨论会,会议上马洪传达总理安置研究的问题,也有自由的主题,是改革快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紧迫课题 经常参加会议的有孙尙清、朱镕基(当时国家经济委员会综合局第一副局长)、桂世樫、林汉雄、林志新等同志 每次讨论,我都整理档案,送到孙宁清家修改,送到计委印刷厂,经过一校、二校,印刷后取出信封,以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的名义分发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 前后共出现了40多次“简报” 当时,能源是迅速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电力不足,工厂经常处于“三开四”状态。 总理部署山西煤炭开发问题研究 经过大小几次会议讨论,余秋里同志建议民营公司允许开发煤矿 我们把这个提案写在报告里 后来耀邦同志向山西考察,谈了这个政策,才发现小煤矿迅速发展,能源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负面影响污染了环境 但是,总体上正面效果是最重要的。 1981年研究生毕业,马洪老师想让我留在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工作 当时中央书记处的研究室也是要人,选择了我。 而且,报告的那天答应我把两个居室的房子分开。 马洪老师不情愿地同意我离开,我也觉得离开他很遗憾。 在随后的27年里,我参加过许多马洪组织的学术活动,包括中日经济政策的定期交流 2003年,他从北太平庄搬到万寿路甲15号住,他住在一楼,我住在他前面一排六楼,有时可以看到他在客厅活动。 我想这次能经常见到老师,仅仅三年后他就住院了 从那以后,我遗憾了一辈子。 马洪老师加长了我的二轮,两个都属于猴子 国务院的快速发展中心有不少属于猴子的人,有一次属于猴子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我也参加了,很开心。 是马洪老师把我引上了经济研究这条路。 重视他的研究和实际问题的处理,不说空话,采用大众悠久的学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我,影响着我的一生。 作者: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马洪基金会-07-02 )责任编辑:祁国燕原标题:《郑新立:我的学术导师马洪先生》阅览原文 。
标题:【热门】郑新立:回忆我的学术引路人——马洪老师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