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19字,读完约10分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岁月,有生以来年逾古稀,凝聚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对一个国家来说,时间不长。 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相比,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但是,这浪花聚集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足以给经济社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70年,国家发生了那些变化?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吗?
凝聚和概括这些直觉,新中国7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 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从贫困和贫困积累薄弱走向繁荣富强。 这三个“走向”的跨度非常大,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过来的。
新中国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有一个事件经常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而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出现过。
这个事件是经济危机。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实现了几十年的持续增长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这个周期包括危机、经济衰退、恢复和暴涨四个阶段。 关于经济危机,很多中国人都听说过,但心情并不深。
例如,遥远的地方有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导致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货币大幅贬值,导致一点国家大公司倒闭,造成大量失业和经济衰退。
最近,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少数国家爆发债务危机,国内经济遭受重创,有些至今仍未恢复。
最近的事例发生在本月的阿根廷。 当地时间8月11日,阿根廷大选进行首次投票,现任总统马克遭遇“滑铁卢”。 12日,阿根廷股市债务汇市全面爆发,闪存崩溃。 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最低从62比索跌到1美元,跌幅达到37%。 阿根廷主要股指sp merval收盘价下跌38%,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一夜之间,阿根廷人的财富减少了三分之一。
据说面对如此惨烈的现状,这次阿根廷又要哭了。 其实,所有危机的破坏力都相当大。
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快速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达到新阶段。 来自这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记录了我们迅速发展的所有“足迹”。
——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的经济基础极其薄弱。 195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世界第11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进入高速公路。 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全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稳定在连年世界第二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继续提高。 近三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超过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全年达到90.03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超过了40年。 而且,经济增长率还很高: 1979 年- 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S2]
40年来,中国经济每年都在增长,每年的增长率不同,但中国经济没有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经济运营,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 如果要找表达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绩的词,最适合用“奇迹”这个词。
经济学家的这句话,冲破了“窗户纸”,激起了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经济危机? 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吗?
我国经济能够实现高速增长,第一是完全利用了后来者的特点
林毅夫说,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指标,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 和世界其他贫穷国家一样,中国8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84%的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
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连续40多年的增长,这样的高速持续了很久,在人类经济史上很难看到 在这个过程中,7亿以上的人口按照国际贫困线标准摆脱贫困,过去40年对世界扶贫事业的贡献率为70%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崩溃论层出不穷,但改革开放至今仍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国家。”林毅夫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能够实现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完全利用了后来者的特点。
快速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被誉为后来者的特点。 利用这一特点,快速发展的中国家可以以低价格和小风险,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
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处于世界前沿,只有发明新技术、新产业,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家来说,如果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中使用的技术比本期优秀,就是技术的进步。 只要下一期的新产业附加值高于本期,就是产业升级。 由于技术先进程度和产业附加值水平存在差异,快速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附加值高于现有水平,进入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当然,利用后来者的特点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快速发展中国家都能利用后来者的特点实现高速发展。 ”。 林毅夫说,二战后,13个经济体利用后来者的特点,实现了年均7%以上的经济增长,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这13个经济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之一,也是速度最快的一个。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中国能很好地利用后来者的特点呢? 同期国家的改革和变革失败了吗?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转型,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也在进行市场经济转型。 但是,这些国家的转型并未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转型实施“休克疗法”,取消所有政府干预,推进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 照搬西方经济模式的结果是许多公司破产,造成大量失业,短期内对社会和政治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稳定高速发展? 林毅夫说,奥义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道路,凝聚着独特的“中国智慧”。 对于资本密集、规模大、与就业和国家安全相关的产业,政府在转型期间将继续给予维持经济稳定所需的保护补贴。 对过去受抑制、劳动密集型、符合我国比较特点的产业,开放准入,积极吸引外资,以务实的方式设立工业园区、加工出口区等,转变为竞争特点。 “当时,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认为,中国正在采取最糟糕的转型方法。 但说明了实践性的渐进双轨制改革是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宏观调控在调节经济周期性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过去40多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面临过各种风险和挑战。 中国多次走自己的路,多次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直到提出这一点为止。 ”。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其中,宏观调控对调节经济周期性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经济危机突然发生,是“生产过剩”造成的,产品卖不出去会导致公司裁员,工人失业会导致没有购买力,商品卖不出去……恶性循环。
实际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肯定有通货膨胀、生产能力过剩等各种各样的周期性变动。 我们曾经出现过,有时也很严重。 但是,我们总是通过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缓解市场扭曲和冲击,不引爆经济危机。
也就是说,在市场自身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政府这个“手”就会发挥作用,也有公司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一些管制民有同感,也参加了其中。
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麻辛姐姐刚工作,被要求几年单位买国库券,直接从工资中扣除。 当时什么都不擅长,心里很难过:自己一个月工资50元以上,一年扣除100元国库券,钱不够啊。
回顾一下,这实际上是国家借钱、集资建设的。 一年发行多少国债,绝对是宏观调控的范畴。 迄今为止,国债每年发行,都很抢手。 退休的爷爷阿姨们想买,但是必须早点在银行的店里排队。 晚了就买不到了。
同样的爱国行动,也是买“爱国白菜”等许多老年人所经历的。 农民种的白菜太多,卖不出去就直接“摊派”给家里,每家买200斤,这个“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处理。
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互相拉手,那什么也不叫。 这两年,有大蒜卖不出去的地方,也有水果卖不出去的地方,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也经常看到求助新闻,帮着在贫困地区卖特产。 麻辣姐姐周围有很多朋友,从大蒜、秋葵到柴蛋,一样不落地买。 在家吃是次要的,第一是帮助农民兄弟,这个炕走了。 即使像西欧各国的经济危机一样,出现了将牛奶倒入大海的状况,也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
记忆中的冬贮白菜
事实上,农业生产大多依赖天吃饭、调节市场,供求没那么顺利,农产品销售这几年一直存在。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为了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粮有补贴,卖粮有最低收购价格的猪肉贵了,农户饲养母猪有补贴,困难人群也有价格临时补贴。
当然,另一个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运行是全身而退的,如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力发挥作用、减税降费、财政投入增长双管齐下。 稳健的货币政策以融资难融资为目标居高不下,降低利率扩大普惠,让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近年来,中国的一点领域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消除产能”。 但是,我们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并不是公司大量裁员,反而是“保证就业”。 许多国有企业承诺不裁员,民营企业作为吸收就业的蓄水池,国家通过奖励和补贴,鼓励公司增加就业。
“过去40多年的宏观调控实践表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对维持经济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而宏观调控要注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公司和个人的首创精神,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公平竞争和良好的秩序。 ”。 王一鸣说。
标题:“中国快速发展几十年,为何没出现过经济危机?”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