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01字,读完约12分钟
/ S2// BR// S2 /
。
编者附记: 来自眷村的“台湾女孩”、从香港学习的女博士、“网红”全国政协委员、反“台独”、“港独”的女侠……凌友诗的许多庞杂的经历,让外界对她产生了好奇心。 台湾蕴含着深厚的爱情,但对“台独”保持着冷静的认识。 虽然毕业于香港名校中文系,但面对研究政治哲学的质疑和威胁,多次与“台独”、“港独”抗争……如今,在香港的暴动中,一些年轻人失去了自我,凌友诗再次发声。 “你们现在看到的结构很小,沉浸在中国现代史的历史片段中,没有出路。 人生只有从一开始就提高结构,按照你的初心和理想走,你才能活出自己的道德高度。 ”。
《中国同心圆》第七期跟随凌友诗回忆半生的时光,想用她的故事告诉年轻人什么是侠骨,什么是家国。
2019年,凌友诗《出镜率》有点高。
月11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13届第2次会议第4次全体会议上,台湾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凌友诗压轴发言,题为“一个中国近乎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热切期待两岸统一的到来”。 1400多字,现场响起13次掌声,听众热泪盈眶。
7月,根据全国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总体部署,全国政协办公厅组织了几个宣传团向各省区市政协开展宣传工作。 凌友诗被选为第一主题宣传团成员,于当月22、23日随宣传团前往福建和浙江。 宣传现场,凌友诗的一席以“从法统和道统谈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一个中国现代史的视角”为题的发言,引起了会议委员的思考和共鸣。
8月15日,全国政协办公厅制作的《委员礼堂》第八期节目由凌友诗发表,主题是“中华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沃土”。
有些人觉得“凌友诗现在在网上很红”。 “网红”政协委员不少见,但凌友诗有点特别。
“我活在历史中”
浓重的台湾之声、温柔如水的眼神和声音、时时闪耀的笑容……这个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比较突出。 在今年全国政协的发言中,凌友诗说“我是平凡的台湾女孩”,网友争论说“‘60后’还自称是女孩”“这是在作秀”。
其实,少女感是一种从凌友诗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气质。
“说‘像我这样平凡的台湾女孩’不是指我现在是女孩,而是指17岁之前。 我在流浪的眷村长大,孤独的身影在台北车站的对面等着车。 想想是不是平凡的台湾女孩。 谁能想到这个平凡的台湾女孩总有一天会来香港,又来大陆服务,到今天能说一句14亿同胞,谁也没想到。 ”。
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台湾,是凌友诗心底最深的怀念。 “台湾的山线很软很美,春天下毛毛雨的时候很青翠”。 那时,凌友诗眼中的一切都很美,但她少女时代的本色看起来与众不同。
凌友诗用《沧凉》形容眷村。 在台湾,眷村是指1949年至1960年左右在国共内战中失利的国民政府,是为了安排从大陆各省被迁移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及其眷属建造的住宅。 凌友诗的父亲是国民党海军军人。 据她的回忆,当时的眷村是“无地无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住在异乡,有着共同的故乡之感。 因为这像家人。 更重要的是,眷村拥有至死不变的“祖国认可感”,在他们心中,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土地。 “感觉中国近代史就在我身边,我感觉好像生活在历史中”。 这首凌友诗很早就有了国家的概念,这是她平凡中的非凡。
“第二个不平凡的是,当时台湾重视从中国古代传下来的文化教育,如忠孝节义”。 在凌友诗的回忆、少女时代看的电视电影中,有从中国以前就传入文化的歌哭的人物。 这是她心中种下了国家使命感的根苗,她看得非常清楚,救亡图存、现代化、民族复兴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历史沧桑让凌友诗自然充满怜悯之情,内心苍生,懂得敬畏和感激,珍惜美好的现在和憧憬。 “到今天为止,我知道这种影响对我来说没有变化。”这是凌友诗少女时代的初心。 她的少女感不是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始终没有承担初心,所以干净坦率。
女博士的选择
在这次采访中,凌友诗从香港飞到北京是在香港受到暴力冲击的时候。 联系凌友诗的第二天,中国记者被打了,香港机场停航,但她丝毫没有犹豫。 她说:“我应该告诉你我看到的真相。”
1979年,由于父亲在香港工作,凌友诗举家移居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获得中文系和硕士学位。 之后,凌友诗做出了反对人们的决定——重读硕士学位,专业转到政治和公共行政。 “我认为中国的命运还在以政治为中心起伏。 如果不在政治上参与我们面临的问题,我就不能为国家做深入的解析。 ”。 个人学业和大国的起伏从此紧紧交织在一起。
“阅读政治和公共行政,政治和公共行政都受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在意识形态中,我感到有限。 其意识形态是选举民主主义第一,西方自由第一,西方人权第一,但中国历来不是这样,我们认为有自己的天人观、人生观、社会观、伦理观。 我觉得不行。 我必须从这种更根本的哲学副本开始探讨,所以后来转到香港大学,博士主修伦理学、政治哲学。 ”。
其实在决定重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凌友诗选择了与政治舞台密切相关的道路。 2003年,凌友诗成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开始了政协委员的职务生涯。 基于台湾眷村的成长经历、汉语和政治哲学的教育背景,再加上两岸三地的特殊视角,凌友诗的政治嗅觉尤为敏锐,她常说她有忧患意识。
“香港回归后,我感觉形势不是很好。 香港反对派中有反共拒绝者,有殖民思想,两者结合的一个目标是拒绝中国的正统政权。 我开始觉得他们为了一点小事和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斗争。 那个时候,我觉得必须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我在台湾看到李登辉、陈水扁如何一步步瓦解台湾政治,破坏台湾人的和谐关系,恶化经济,是因为我害怕香港步台湾后尘。 所以我认为进入香港特区政府是我自己最好的方法,当时已经刻不容缓。 ”。 此后,凌友诗成为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小组的一员。
如果说眷村成长和在香港读书时的凌友诗改善了自己对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那么从政治后的凌友诗中,我更知道国家真正需要什么。 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仁人志士必须站起来呐喊、疾呼,凌友诗必须选择像男子一样战斗。 今年政协发言后,她在台湾当局眼中成了“叛国者”。 如果去台湾的话,她很有可能会被监禁。
侠之大者
“我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的样子,觉得侠女很美,所以自己找了草帽,围着妈妈的白围巾做了一顶有侠女一样纱帐的帽子,让妈妈买了木剑,自己戴上了。”
凌友诗突然想起这个细节,还有点兴奋,她总是觉得冥冥中有自己的安排。 小时候的憧憬,现在用特别的方法实现了。 她没有戴剑,也没有披斗篷,但充满了气魄。
“我们以前传下来的知识分子可以读书也可以打仗,王阳明、文天祥等人出身文人,但也可以打仗。 你可能觉得我是做理论工作的人或者不说话的人,但其实我也是插手的人。 ”。 说这话的时候,凌友诗坐在灯下,端正温柔,但在《柔和的台湾口音》中,我听到了她的内心强大。
事实上,凌友诗一直在战斗,“台独”“港独”都是战场。
年末,“占中”前,香港暗流涌动。 当时,全国港澳研究会召开了第一届成立大会,凌友诗需要发表论文,分析香港形势,提出处理方案。 那时,凌友诗的父亲已经临终,凌友诗不知情,还在埋着第一本病书。 “爸爸说‘爸爸是个好孩子啊,现在赶紧写这篇论文,写完我带你去医院,休息一下吧’。 父亲真的不要和我吵架,我写完之后,对他说,他迷迷糊糊地说:“你的战斗结束了吗? ”。
“他知道我和反对势力进行了非常艰难的思想斗争,但他错觉我在战争,我是这么说的,我的战斗结束了。 我梳洗后送爸爸去医院的时候,爸爸已经走了……
凌友诗哽咽地说。 “我觉得对不起父亲,但更重要的是父亲的期待和同意。 我希望我能继续他的生命。 继续他的生命是对国家民族有益的事件。 ”。
父亲和她一起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擦去眼泪,凌友诗走向了她的“战场”。
在今年7月启动的全国政协委员宣传中,凌友诗正面回答了她在“两会”上发言提出的疑问:有人问我为什么在人民大会堂大声疾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政府,是中国政府的正统”,或者接受任务后到台湾统一工作。 其实对我一个学者来说,这句话春秋大义,不能增减一个字。
人民政府在过去的70年里,真正建设了新的中国,为人民服务,完成了民族的救亡,完成了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在一望无际的苍夷中,站起来了富裕,富裕了以后变得强大了。 这样担任民族大任的政府,在西方政治学中具有“实质性合法性”,据说从中国以前就流传着政治伦理,这被称为“顺天应人”。 中国古来流传的历史评论认为,政权管理合法性的标准是顺天应人、为民谋福。 如果能实现这样的政权,才能被称为正统,不仅仅是在现实中获得权力。
一些受西方影响的年轻人问,台湾和香港是不同于大陆生活的地方,大陆为什么要统一台湾? 为什么不能独立?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文化精神是追求大一统。 这样的大一统思想不是西方的开疆驱邪,不是表现英雄主义,而是维护天下稳定太平。 根据中国几千年的经验,世界四分五裂,必然战争频发,生灵涂炭,人民不能稳定生活,社会不能从事生产,最痛苦的是老百姓。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是常态,分久必合才是常态,是所有中国人和所有中华民族和文化都可以代表的政权追求的正常状态。
凌友诗尖锐的言论刺痛了“台独”分子,台湾当局威胁要对她罚款,并考虑将其移送司法机关侦查。 面对威胁,凌友诗一点也不怕。 “贪图国家的生死,祸福能避免吗?”她的底气来自信念,也来自战友的力量。
“一位教授认识到,他正在辛苦地制作杂志《远望》。 这是最坚定支持两岸统一的杂志。 他有一次告诉我下一个民进党可能会追诉的是他们,但他必须面对这样的经济困境。 他告诉我应该“摧毁家园,拯救国家”。
忧郁患者也很幸运
凌友诗1962年出生于台湾。 回头看,又多又杂又简单。 她经常卷入被历史裹挟起伏不定的政治浪潮中,各个时期面临的形势都在变化,她每次都能迅速做出正确的评价,遵循国家大义初心,毫不动摇。
细心的人会发现凌友诗的生命脉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对历史下跌的理解使她有了怜悯的精神。 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教育让她看到了理想的高度两岸三地的经历让她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了整个中国,揭示了哪一个是错的。 丰富的实践让她越来越相信自己选择的东西,获得尊重和幸福。
因此,她对陷入“台独”“港独”迷雾的年轻人说。 “你们看到的结构很小。 你们自己在中国现代史的历史片段中,看不到整个中国的大历史。 看不到整个中国的大文化。 也看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这种精益求精和大国治理的秩序和理想。 这些小碎片没有出口。 ”
她建议年轻人从人生一开始就提高生命结构。 “我的初心是让自己这么高,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文化,为了我们的先圣先贤。 所以今天,我的生命突然豁然开朗,我兴奋清明,不是因为我是政协委员,而是因为我有什么样的地位,我觉得我可以鞠躬尽瘁,不浪费所学,有一生之感。 这是真正的幸福。 这个幸福不是个人主义,而是从我到大我,完全的融合。 ”。
凌友诗说,她很不幸,更幸运。 她仿佛一直处于忧患之中,刚刚经历了“台独”的变局,现在又遭遇了香港的暴动。 但是,忧患中才是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幸运状况,“士必弘毅,任重而道远”。
她说:“我的心很坚强,至少我没有停止过我的思考,我没有停止过我的笔端。”
(记者:张宁锐·江虹霖)
标题:“你们生活在历史碎片里!政协委员凌友诗对港台一点年轻人说”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