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重建之风需要刹那

南都:关于济南站重建的争论很大。 重建到底应该进行吗?

谢辰生: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不可移动文物全部被破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大致如此。 我不提倡重建。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原有的技术、结构、材料,它才叫做真正的重建。 现在重建到阿房宫,既不符合法律的大体,也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大体。 简直是胡说八道。 重建之风是应该刹住的时候。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南都:有一点人认为重建可能有纪念意义吗?

谢辰生:如果这座建筑很重要,比如为了警告当时的解体,树立品牌,为什么要重建,可以说是承载了历史。 但这一定要想清楚,论证很清楚。 为什么要重建? 重建能满足原来的要求吗?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现在有点城市把重建当作吸引旅行的手段,假古董值得一看吗? 我们还在迅速发展中国家,特别富裕,首先必须考虑还没有完全处理好的民生问题。

过去20年对文物的破坏大于“文革”

南都:从现在来看,大部分文物的古建筑的拆除集中在哪个时期?

谢辰生:很遗憾,中国文物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不是“文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起伏至今仍未结束,这种破坏程度比“文革”时更为严重。 尽管中央不断强调,但没有遏制住这股风。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南都:当时,济南老车站这样的建筑物被认为是某个历史时期的象征,解体被认为是“消失阴影”。

谢辰生:其实,现在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古建筑都来自这个时期。 建筑承载着文化,代表着历史。 所以保护古建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 济南的老火车站是哥特式建筑,当时的背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座建筑恰恰反映了它的历史。 如果你拆毁了旧建筑物,它将摧毁历史,损失相当大。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城市化不能将文化财产作为营利手段

南都:正如你所说,文物古建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遭遇了城市化大规模扩张的过程,城市化和文物保护像悖论一样吗?

谢辰生:城市化的错误理解是城市化破坏文物。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产物和成果。 把城市化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手段,不能搞运动,不能搞“大跃进”式的快速发展,也不能大规模拆除新事物。 特别是在一个尺寸上所有地方城市化程度不同,有各自的人文风貌,无法在“千城一面”上城市化。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南都:现在被破坏的历史文物不仅有历史原因,还不断发生新的破坏。

谢辰生:过去和现在,这么多年来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利益盖过了一切,金钱腐蚀了人心。 “一切向金钱看”,把文化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是错误的。 但是,以经济为主体、文化舞台化、经济戏剧是普遍现象。 这种趋势非常可怕,解体或重建,都是为了地方g d p,忘记了全面快速发展,忽视了文化本身的价值。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设立文化财产部门的执法机构[/s2/]

南都:那么城市化和文物古建保护的正确关系是什么?

谢辰生:我们今天要城市化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首先是多次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因此,必须保护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环境,搞好规划。 在城市化进程中,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战术拷贝来考虑。 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这些人文历史环境,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的阶段。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南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是1982年制定的。 经过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些法律法规还足够吗?

谢辰生:在文物保护法和各种相关法规中,地方上已经有或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但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有法不问,执法不严,违法不改正。 还是受利益驱动力的驱使,很多时候地方文物部门最没有发言权,行政级别低,也成不了上级。 所以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确立文物部门的执法权威,依法行政,从严惩处。

“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

标题:“文物专家:中国近20年文物破坏甚于“文革””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