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8字,读完约5分钟
SCI论文:科技论文是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科学技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达方式。撰写科学有效、合乎规范的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管理工作者的一种基本技能。
1.通过编辑初审
编辑初审“审什么”,其实就是“审模样”。符合目标刊物行文规范,基本要素齐全,图、表、公式精准,文献新而足的论文就是“好模样”。编辑每天面对大堆的稿件,通过对来稿的题名、摘要、引言、判断方法、图表和文献的初审,对论文取舍做出初步判断,对于“模样生僻”的稿件,匆忙之中很容易将其当成“劣质稿件”剔除。自论文映入编辑眼帘的那一刻起,作者与编辑就达成了第一照面,所以论文“模样”一定要让编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具体来讲,需要抓以下两个方面。
1.1 抓格式规范在选定合适(学科专业、期刊定位、目标读者均符合)的期刊后,应遵照目标刊物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规范表达包括基本要素齐全、图形和表格设计合理化以及名词术语、量和单位、公式表达规范化等。在格式规范下,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是重中之重,因为一篇稿件的处理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一部分的处理。
1.2 抓摘要前言现实中,大部分的论文摘要都写成了简介或简评,而不是论文观点的浓缩,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或者是习惯与态度问题。简介或简评式摘要,实际上是“空摘要”,因为它只告诉读者准备就什么论述观点,而没有告诉读者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具体来讲,学术论文的摘要一定要包含四个要素:写作目的、运用方法、实验结果、所获结论。观点浓缩式摘要,直接说明论文观点是什么,若读者对该观点感兴趣,自然会进一步阅读全文。
1.3 抓语言润色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如果字词错写误用、语义艰涩晦深,很容易让编辑和专家排斥,因为审阅障碍产生懒惰情绪,不愿意花时间看下去。多年的编辑经验发现,在专业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写作者,其行文如流水,读来一气呵成,写作功底确实令人赞叹。
事实上,学术写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精准恰当的词句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思考中实现的,作者要认识到语言润色这一步骤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落笔后多通读几次的习惯,发现不足马上修改,直至文通字顺,这也是投稿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尊重返修意见
作者最终收到的返修意见是期刊编辑部整合专家意见而来的。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在专家复审环节进行,由论文所属学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权威研究的专家完成。编辑部一般指派两名专家对论文“双盲审”,专家会站在理论的制高点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若两份评价不统一,还会再三审、四审等,据此,编辑部根据写作规范并结合专家意见,综合而成返修意见反馈给作者。
一份返修意见,代表的是编辑严谨负责的态度和专家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办刊人和学科带头人辛劳与智慧的凝结。因此,作者在了解编辑规律的同时,要相信返修意见,心存敬畏、认真修改。一篇记录个人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调职调级重要评价指标的论文,每次修改对个人学术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大有增益,多修改几次绝不为过。
3.注重沟通交流
这里说的与编辑的沟通交流有三层含义:
一是投稿前的联系,与编辑探讨新近的研究课题、写作思路,询问期刊当前的关注方向和刊发热点,避免盲目投稿。
二是关于已投稿件的沟通,主要就返修意见以及刊发日期进行联系,这个时候若有更改刊发时间等其他愿望,便可一并提出来,请编辑酌情安排。
三是日常联系。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明确期刊出版周期的情况下,不要在集中编校出刊的那几周致电编辑部,本来只是普通的感情交流,却因此打扰编辑的忙碌工作,显得很不礼貌。自投稿至刊发,作者已大致了解了目标刊物的出版流程,可以结合流程的不同内容选准编辑的空闲时间,不失为加强交流、增进情谊的好机会。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稿件采编系统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在大多数编辑部已全面投入使用,系统留言、微信留言功能便捷实时,这也为作者与编辑的日常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总之,利用各种时机与编辑沟通联系,使编辑对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稿件的学术思想加深了解,无疑会增加作者在编辑心中的个人“感情分值”和“信任程度”,从而更易得到编辑的特殊指导和关爱。果能如此,则可使稿件赢得发表的先机;同时,为相互间长久的友谊搭建起桥梁,无形中会实现写作与投稿效益的最大化。
稿件录用的标准永远是学术第一、质量第一,论文的学术价值并不能一眼可见,但提升投稿命中率的非质量因素却把握在作者自己手里,而且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修改和完善的。
标题:辑文编译 提升投稿命中率的三个关键点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2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