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5月11日在“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表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而是应该培养出多少科学论文,而是一代一代地在社会中前进的人,“这是我们大学的使命”。
这次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发起的论坛,主题是“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秦绍德认为本科生教育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但当代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着四大挑战。
秦绍德说,第一个挑战是社会市场化的挑战。 现在整个社会向市场化过渡,浮躁的情绪弥漫,忽视人文精神和生活的意义,这种社会背景深刻影响了青年的成长,也全面渗透到了大学里。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不自觉地跟上市场,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是与越来越多的职业、利益相联系的,因此,目前许多高校的专业都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开设的,高校教育是知识重叠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培养和思维训练。 秦绍德认为,这种过于功利化的教育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追逐社会热点,很可能最终被市场抛弃。”
第二个挑战是教育中的青化挑战。 秦德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诉求和期待与日俱增,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考试成为竞争特征资源的唯一公平方法。 今天,我国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以升学为中心进行的,但教育的本质被遗忘和扭曲,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危害越来越大。 他认为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活跃的成长,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育。
第三个挑战是教育模式的转变。 据秦德介绍,50多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当时取得了成功,培养了数百万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目前的指控了。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多、复杂,要指导社会进步,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就必须有综合素质,无论是专业人才,还是在综合基础上树立的专业人才。 而身体的知识、思维、素质结构,终身都在调整,不可能通过本科的学习而一劳永逸地确立。
第四个挑战是全球化文化冲突的挑战。 秦绍德说,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中西文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依靠经济力量的西方文化现在仍占据着传播的特征,这在历史时期可能不会改变。 秦绍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必须积极面向世界,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 “大学是民族精神和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的守护者,我们的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必须充分融入我们的大学教育”。
秦绍德强调,高校建立社会机构,一定要有一定的功能,即使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也一定要履行社会个人的任一功能,但功能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贯彻功能优先,会掩盖教育的根本目的,违背教育的本质。” 他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大学培养的人才当然希望金石为开,但在培养过程中,他不能不看人。 只有专业没有素养,只有知识没有思想,“大学应该在对人的认识上展示我们的理解和行动”。
标题:“复旦校长:大学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
地址:http://www.ao2i.com/bjjy/1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