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0字,读完约9分钟

中岛敦及其时代的1909年5月5日,中岛敦出生于东京市(现在的东京都东部一带)四谷区的一家世世代代以制造销售诸侯肩舆为业的百姓家 祖父中岛庆太郎(字抚山饰)鼓励汉学,先后开办了汉学补习班“演孔堂”、“幸魂教舍”,着有《性说疏义》、《演孔堂诗文》 父亲中岛田是汉学家和汉文教师,曾去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上课 伯父中岛端(字斗南)与清代的大儒罗振玉等人亲密交往,着有《斗南存稿》、《支那分割的命运》 中岛敦在伯父去世后,写了《斗南先生》纪之先生 另外,叔叔祖父中岛荣之甫、中岛靖、中岛竟的伯父俩也是汉学者 但是,中岛敦对未来高深的汉学造诣并没有受到家庭长辈学教授的面试,越来越多的还是来自他自己对汉学的坦率着迷和惊人的才能。 中岛敦提到日本汉学,必须提到夏目漱石和内藤湖南这两个重量级人物 前者被尊为日本的“国民作家”,在《我猫》、《虞美人草》、《心》等作品中为中国网民所熟知。 后者在日本中国研究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编撰了《东方文化史》、《支那论》等力作 笔者在东京学习时,在课堂上听说中国文学部的一位教授对日本文人中唯漱石和内藤的汉诗《没有日本味》赞不绝口。 廖数词的评分足以表明汉学有实力 明治开国,日本政府推进现代化政策,举国上下进入产业革命时代 具有曾经传入日本的精神,精通西方技术的法理“和魂洋才”很受欢迎 除了文学业界的漱石,细菌学家野口英世和着有《劝学》的教育家福泽谕吉等也属于这一类 作为“和魂洋才”的语源,诞生于平安时代的“和魂汉才”是大和魂和汉学才能的总称,也是日本思想史用语之一 遗憾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崩溃了 “汉才”从此隐瞒了历史舞台,只留下“和魂”就成了日本精神的象征 出生于明治末期的中岛敦当时面临着“让汉学、独尊洋术退位”的时代 据统计,中岛一生留下了小说约二十篇、短歌约七百句、汉诗二十五首、一些西方翻译和旅行纪文 与漱石、森鸥外等文学家相比,中岛绝对不能说是多产的作者 但是,他作品的采访非常丰富多彩 从描写日本殖民地统治下朝鲜半岛现状的《巡视所风景》《虎狩》,到以埃及为舞台的《木乃伊》、在亚述发生的《文案祸》、与中国渊源的《d市七月叙景(一)》《北方行》《我的西游记》《山月记》《牛人》《名人传盈》 无家可归的个人生活在1920年,11岁的中岛因父亲跳槽而陪同北韩首都(现在的首尔) 从龙山公立寻常小学入学到17岁进入东京旧制第一高中(简称“一高”,现在的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在朝鲜度过了近6年的少年时代 另外,中岛去中国旅行过很多次 那一年我上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时,中岛说:“热衷于跳舞、打麻将。 偶尔骑马、登山、种花、种草、参加棒球活动、唱短歌。 我喜欢音乐会和戏剧涉猎天文学 我曾经热衷于象棋,暑假我读了江户天才棋手天野宗步的全部棋谱 自学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 “(《中岛敦年谱》)如果不是英年病逝,贯穿中西的中岛应该已经在欧亚留下了脚印吧 中岛在短文《以家乡为荣》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出生于东京” 我在那之后流浪 因此,我一点也不理解(人们说的)家乡的心情 每次遇到强烈的乡愁、伙伴之间的凝聚力、生活、语言有强烈乡土色彩的人,都会感到惊讶和惊讶交织的奇怪感觉。 “在中岛短暂的三十三年人生旅程中,亲近的人相继永远分手,自己没有住所,浮萍飘荡,留不住人的悲伤。 作家一生写的无谓的抗争和对无常的感叹可以追溯到这里 但是,一味寻求电缆也解决不了的消极行为不得不妨碍中岛文学的迅速发展和成熟 南洋行幸,作家在32岁时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南洋行 1941年6月,中岛被老朋友钉本久春推荐,作为南洋厅内务部地方科国语编修书记前往当时日本委任统治下的南洋 19岁哮喘以来,中岛的健康状况晴朗时下起了雨,但日本关东一带的严冬气候对休养没有帮助 出发前,拜托熟人“为了逃避哮喘,去南洋,月末起床” 另外,24岁入学(后退)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生不久,中岛在横滨高等女学校(现在的横滨学园高中)寻求讲师职位 尽管是薄薪糊口,随着长子中岛桓、次子中岛格的相继发迹,一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为了支持柴米生活,去南洋也是一条路 《一高》在校期间,陆续发表了《某种生活》《吵架》等短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参加小说比赛的自信之作《虎狩》在《中央公论》( 1934年4月末出版)中举办的评价中成为孙山 换句话说,在32岁去南洋之前,中岛游离在正统的日本文坛之外 这次服役南洋正好为他离乡背井,在远处寻找自己未来的诗文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但是,就是所谓的“福兮之祸之所伏” 登上岛上,痢疾、登革热接踵而至 南洋对意外的闷热和物价之高更加失望 年末,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住在中岛的帕劳开始推行严格的灯火管制政策,物资短缺情况越来越明显 在这里,渴望专心在南洋创作的计划彻底落空了 在给妻子中岛贵的着作中,中岛说:“任何计划都不能按计划执行。” (中略)到底该回到哪里? 我家已经没有了啊 “为什么我不能随心所欲呢? 你为什么必须离开本乡町的家? 你为什么不能在那所房子里继续和平的生活? ”行间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生活的浪费感,听着 作为国语编辑书记,中岛主要负责南洋孩子们采用的日语等教科书的编辑 但是他很快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官僚生活 昭和10年以后,日本进一步推进了帝国主义政策 南洋、中岛见闻日本校长、教师对南洋学生的皇民化教育 在家里,“这里的公立学校(当时日本在殖民地召开的初等教育机构---笔者注)的教育极其粗鲁(应该说),(中略)无法忍受将自己写的教科书用于实施这样的教育的地方。 (中略)总而言之,我来这里是不对的 无论是对南洋厅还是对我自己来说 幸运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往往无法逃避“失去的东角,收获的桑榆”这个词 这次南洋之行的期待都落空了,中岛敦意外地收获了自己创作风格的灰尘 在这片在文明和野蛮之间摇摆呈现光怪陆离景色的土地上,中岛敦第一次体会到了前营地所追求的“自我和世界”是多么苍白脆弱! 在南洋系列《正午》中,“我从没见过岛民 我只是在看绘画的复制品 密克罗尼西亚也看不见。 我只是看着再现罗蒂和梅尔维尔画的波利尼西亚褪色的风景 ……确实未开不健康 至少在现代 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你的文明那么有活力吗? 不,健康不健康与文明还没有开化无关 不怕现实,不依赖外来物,用自己的眼睛看事情的人,随时随地都是健康的 “从1941年到1942年,日本发动了全国力量侵略战争 提倡“文学爱国”的日本文学报国会就在这个时候成立了 即使外部环境这么严峻,中岛还是敢于把被统治者的社会文明放在自己的文明上,在家里的书中大胆地透露“我迷上了土人(南洋的当地人)”。 那个称呼早就带有歧视色彩被抛弃了——笔者注)啊”的坦率的想法 在南洋遭遇的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困惑最终使中岛放弃了感官上的徒劳探索,与世界握手 回国和死亡1942年3月4日,中岛敦与亲友著名的民俗学者土方久功一起坐船回国 7月中旬,正式向南洋厅提交了辞呈,今后打算以文笔谋生 这一年对中岛来说可以说是“丰硕的一年” 《山月记》《文案祸》刊登在杂志《文学界》( 2月号)上,标志着作家正式登上日本文坛。 《光风梦》成为第15届芥川奖的候补作品。 7月号的《政界往来》中刊登了“盈虚”“牛人”。 之后,《南岛谭》由今天的问题社出版。 另外,《弟子》、《李陵》、《名人传》也在此期间相继脱稿 经过最初的尝试和之后的挣扎,中岛终于选择了与《山月记》主人公李征完全相反的道路,正式成为了“弃政从文”慢慢上升的文坛新星。 很遗憾,出师先死了,长使英雄泪流满面 南洋回国那年的10月,老病哮喘加剧引起了心力衰竭 12月4日,中岛敦在东京世田谷冈田医院病床上永别,只有33岁 被称为“芥川再世”的这位青年作家,出道文坛才8个月,创作生命就突然停止了 中岛是刚出生,命运多舛,一生一战,西伯利亚出兵,九一八事变,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也有人惋惜。 也有人感叹,在芥川龙之介没有遇到夏目漱石画的伯乐,不久茓子就站了起来,徘徊在主流文坛之外 中岛逝世第二年,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在《中岛敦论》中赞不绝口:“自然主义出现后,与支配我国文坛的私小说理想的正面对抗,是结合故事和人性事实的近代小说正道的尝试。” 战国时代的三英杰之一织田信长说:“人生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就太长了。 要完成某事,又太短了” 确实! 对中岛来说,这一生确实如花 死亡前夕,睡在床上的小说家握住爱妻的手,流泪说:“我想写,我想写。”“我想把脑子里的东西都吐出来。” 在那个汉学隐退、战争至上的时代,中岛敦的出现可能会给日本文坛乃至部分历史带来一些噪音和期待 遗憾的是,这样的假设和期待随着作家突然离开,消失在茫茫的天地之间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中岛敦诞辰110周年:一位小说家的生与死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1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