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50字,读完约8分钟
11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颜路副市长就“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议案的办理情况作了汇报。该报告称,该市计划在三年内将院前医疗急救电话号码统一为“120”,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逐步实现急救号码向社会提供服务,并逐步将999号码返还给红十字会进行“救灾救灾”,完善激励和保障政策,解决人员短缺问题,改善急救网点布局。该市计划在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立一个急救工作站。
将对不避开救护车的社会车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颜路介绍说,从2019年1月至10月,该市运营了42个新的急救工作站和35辆新救护车,平均急救响应时间约为16分钟,比去年同期缩短了3.1分钟。目前,全市紧急电话满意度已上升至95%,比年初高出近11个百分点。
在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联系方面,将群众的电话需求分为急救和非急救,并根据需要调配不同的急救资源提供服务。率先在市级医院实现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启动院内、院前急救信息联动工程,依托120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调度中心、救护车和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此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与百度、高德等导航系统相连,引导社会车辆主动避开救护车。今后,交通管理部门将带头开展为期三年的社会车辆特别整治运动,不避开救护车。
合格的999辆车和人员包括在120
颜路介绍,议案反映的问题是,该市院前急救长期存在两个急救电话号码和两个指挥调度系统,统一指挥调度尚未实现,难以统一监督管理。
在这方面,该市在120年和999年实现了急救调度的“首当其冲制度”,并建立了“谁接受谁负责”的工作机制。目前,每天有近200个电话在120到999之间转接。下一步,计划三年内将院前急救电话统一为“120”,全市统一指挥调度,逐步实现一个急救号码为社会服务。
具体来说,首先是将999辆合格的车辆和人员纳入120紧急服务系统。999救护车配有120个车载信息终端,车身涂有统一的北京急救标志,实行统一指挥调度。计划在11月开始这项工作。999提供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由政府购买。999号逐步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援、急救”职能,999号将逐步加强非紧急转运服务和航空空医疗救援任务。2021年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将主要由120人承担,999可作为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活动的补充力量。
同时,完善120指挥调度系统。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增加分级调度功能,预留二、三级医院信息接口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接口。加强与110、122、119站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开发手机客户端的紧急呼叫功能。
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应设立一个急救站
在急救系统规划和现场建设中,将采用“市级统一规划,地方政府主要建设,行业部门主要使用”的原则。计划由北京应急中心直接负责东城区、西城区、亦庄区和通州区,其余13个区由该区负责,由市应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绩效管理。
此外,年底前还将制定《北京市院前急救设施空房间布局专项规划》,并在全市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立一个急救工作站。在此基础上,加强田慧、亦庄等人口密集地区的急救站建设。
急救医生在准备保证方面享有优先权
在应急队伍建设方面,颜路介绍说,为了解决医生短缺的问题,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人员,如医生和一些指挥调度人员,将优先使用准备保障;护士、司机、担架等。由劳务派遣和服务采购来补充。支持和引导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轮流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2020年,主治医师将在院前急救岗位上服务一段时间,然后晋升为高级职称。设置院前急救人员的座位顺序,与工资挂钩。
此外,在本市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非北京籍医生,在人才引进、职业培训和教育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全国人大坚持院前医疗急救的基本公共服务取向
市人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委员会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的办理,在办理议案的过程中,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明显改善。然而,也发现该市院前急救服务与市民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院前急救服务与国际大都市安全运营的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针对监督议案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市人大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委员会下发了《处方》。
问题1 120和999尚未实现统一指挥和调度
虽然两个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实现了“首当其冲”的责任制,但独立指挥、调度和运行的问题仍未解决,重复调用和调度车辆、浪费急救资源的情况依然存在。
问题2:999年院前急救的公益性界限模糊
999是一家自营机构,从事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和运输,也从事非急救运输、医疗门到门服务等市场化业务。事实上,它与北京红十字会急救中心捆绑在一起,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益性界限模糊,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支持并坚持公益属性,尽快统一呼号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承担转运途中危重患者的现场抢救和急救,以及突发事件和其他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的责任。它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公益性,必须有政府的支持。
因此,应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专用电话统一为“120”,尽快实现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监督管理。按照2021年后“120”的目标,承担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加快北京急救中心和120服务网络的改革。
问题3:全市应急站的运行管理模式过于复杂
在120个服务网络中有20个分中心和214个急救站。其中,北京应急中心管理的5个直属分中心和37个直属站分布在东城等8个区,由市财政担保。其余15个区级分中心(西城区无分中心)有完全独立法人、独立法人依托医院、非独立立法者依托医院等多种模式。急诊科有177个急救站,依靠医院,还有医院提供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急救站。各区中心和急救站的隶属关系和运行管理模式不同,发展很不平衡。市直属分中心与区内分中心之间存在职能分工不清、服务范围重叠等问题。
●合理划分功能和服务范围
科学构建由市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和院内急诊科组成的全链急救服务网络,合理划分市直属分中心和分中心的职能和服务范围,防止系统建设的碎片化。
加强中心城市应急资源的整体规划能力和保障,适时将规划应急中心直属团队的直接服务范围从核心区扩展到城市六区。统一和规范各区中心的职能,实施统一的城市院前急救财务保障标准。
问题4:医院前后的连接不够顺畅
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滞后,医院门前缺乏实时沟通的电子信息平台。住院医疗支持和院前急救普遍不足,一些大型医院的急诊科人满为患。
●支持和统一全市急救车辆的医疗信息设备配置
加快急救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住院电子病历和健康管理档案信息共享。加快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类。统一全市院前医疗急救车辆的医疗信息设备配置,实现急救车辆与目标医院之间急救信息的实时通信和对接。
问题5非急救占用急救资源
目前,我市还没有为非急救转运业务提供专业队伍,急救知识宣传不到位,导致需要非急救转运的人用急救电话拨打急救车辆,占用了稀缺的院前医疗急救资源,“黑色救护车”等问题日益突出。
●支持和建立急救和非急救分类服务监管体系
从院前医疗急救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出发,合理界定急救和非急救服务范围,落实救护车不得从事非急救业务的要求,尽快实现急救服务和非急救服务的分离。
加快制定非紧急转运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非紧急转运准入条件、收费标准、设施和服务规范,实行急救和非紧急转运分开监管。加快从999到非紧急服务的转型。
问题6:院前急救团队人才短缺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一般岗位待遇低,缺乏有力的保护和激励措施,员工无法招聘或留用。
●支持长期院前急救人员享受积分结算优惠待遇
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参照同级公立医院相应岗位平均水平,建立公平合理的院前急救人员薪酬调整机制。建立院前急救医生定期培训机制,加快落实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在积分结算、转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标题:北京紧急电话号码将在3年内统一到120
地址:http://www.ao2i.com/bjxw/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