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71字,读完约11分钟
近日,市委、市政府发布《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各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体战略;第二,战略任务;第三,战略的实施。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首都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贯穿首都的战略定位,是国家政治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际交流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窗口,是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新时期首都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首都、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北京篇章的应有之义。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首都战略定位,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提升人格、发展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宗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生产党执政,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新时期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增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引领首都特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发展,构建世界一流的和谐社会。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实现教育全面现代化。到2035年,我们将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思想先进、制度完备、质量优良、环境优越、保障有力的首都教育,建设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环境,满足首都人民对新时期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使北京成为世界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优秀青年出国留学的目的地,为初步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首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经过大约15年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首都教育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教育城市,在建设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社会主义首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3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建设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均衡、高标准的义务教育,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教育。 形成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环境,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显著增强人们的教育获取意识。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是基于首都的战略定位,着眼于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眼于首都教育的未来发展,重点部署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12项战略任务:
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教育战线,把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入教材和课堂,深化新时期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以德育人的实效性作为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细化各校区德育目标内容,实施一体化德育课程,将德育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之中。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重视和加强美育,加强劳动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倡导和尊重劳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共同育人。
二是优化资源供给,提供更加公平和充分的教育服务。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和安排幼儿园,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规模,大力拓展郊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标志性职业院校。优化教育资源区域布局,加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促进各级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的实际需求,深化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
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发展世界先进的优质教育。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首都教育质量水平。完善以教师配置、学生人均经费、设施设备、教育用地等为核心的标准体系。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考试评价等,制定指导性规范。首都特色课程教材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校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合作式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要系统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机制,完善学校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四是服务首都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实现内涵、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建设高标准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深入参与“三市一区”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中小学与大学的有机联系,实现创新人才的分步培养。完善高校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五,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构筑首都文化发展繁荣的高地。加强各级学校文化建设,提炼校风,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活动,把握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拓展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加强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努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依托首都社会科学资源优势,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第六,缓解非资本功能,促进京津冀教育协调发展。严格执行城市新增产业目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控制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强化基础教育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和高点定位,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京津冀教育协调发展水平,全力支持河北省熊安新区教育发展,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第七,促进合作共赢,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培养和聚集国际化人才。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外教育领域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树立“北京留学”品牌,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国际特色学校,改善涉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广泛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分享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八,倡导尊师重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队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师德建设第一,创新师德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为参与者的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完善教育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全面优化教师管理方式,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联动机制,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和支付方式。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将受到表彰和奖励,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将显著提高。
九是适应科技变革,实现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市级主中心、区级和高校子节点协同工作的教育云基础环境体系。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成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接。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的精准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十是满足学习需求,构建便捷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学习者成才立交桥,完善招生、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畅通学习成果转化渠道。改善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认定标准、信用标准、信用积累和转化机制。拓宽继续教育渠道,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社区学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加强社区教育供给,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不断提高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第十一,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政府教育投资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促进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优化教育投入和使用结构,促进投资重点向提高教育质量、内涵发展、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转移。加强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督、审计和绩效评估,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十二,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实施机制,完善教育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政府教育治理,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实现教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便捷化。增强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按照章程自主办学的实施机制。完善教育治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提升教育治理中的社会参与能力。提高教育督导能力。依法保障监督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加强教育治理期间和之后的监督。
为了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和任务的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在战略实施中提出了六项要求:
第一,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关心和学习教育。不断加强纪检监察,营造首都教育系统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是加强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坚持把搞好学校党建作为办学的基本技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落到实处。巩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坚持不懈地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第三,统筹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将首都教育现代化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细化首都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细化重点领域配套实施政策,合理设计和细化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第四,不断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建立首都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机制,实时跟踪、分析和监测首都教育现代化指标。把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作为评价区政府教育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内容,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改革创新为第一推动力,引领首都教育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针对制约首都教育现代化大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将集中力量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第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准确解读规划内容和相关配套政策,为首都教育现代化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标题:《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战略+战略任务+战略实施)全文
地址:http://www.ao2i.com/bjjy/1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