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4字,读完约9分钟
先秦诸子中,孔子最早重视文艺及其社会作用。 孔子的文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孔子树立的以“仁”学为核心的一系列思想体系中,其“乐教”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人们对其“雅乐和郑声”的思想至今仍有不同的理解。 由于研究这个问题全面认识孔子的文艺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进行了分解探讨。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孔子重视雅乐,拒绝郑卫之音与他保守的政治角度有关,是孔子思想的糟粕部分。 孔子有《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坏聪明的观邦者》(《论语阳品》)和《郑声,远佗人。 郑声淫、佟人大”(《论语·卫灵公》),表现出文艺思想上保守的复古倾向。 有学者认为:“孔子认为雅乐陶冶人的思想感情不对错,有助于培养以仁义为优势的高尚道德品质,不做违背礼仪的事件。 “郑声”实际上是指当时的“新乐”,其节奏明快,曲调高低变化大,所以很容易激动人心。 “淫”是指过分,不符合中正与和平的意思。 孔子认为新乐任其感情自然快速发展无节制,容易诱发人们的私欲,不利于培养以仁、礼为文案的道德品质,所以必须“放开”,绝对禁止。 他把“雅乐”看成正人君子,“郑声”看成谗言小人。 这是孔子文艺思想上比较保守方面的集中表现,不符合时代潮流”。 并且认为:“孔子贬低郑声新乐的思想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看不到民间新文艺,把戏曲、小说视为不进入大雅之堂的卑贱作品的重要根源。” [1]p38这里发生了问题。 如何认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郑声》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孔子文艺思想的真正价值。
现在孔子的文艺思想认为“中和”为美。 他对《诗经》的总评论是“诗”三百,一句话弄巧成拙,曰“思天真”。 天真是指纯洁,能做所有事,达到适度中和的审美境界。 天真”是中和之美的具体表现。 但是“思无邪”也有表示思想纯粹的意思。 孔子认为文艺的形式是充分表达思想文案,也就是“只不过是辞们”(《论语·卫灵公》)。 《论语雍也》篇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证明孔子重视文艺形式与文案的完美统一。 这种将中和统一为美、文案和形式的美学观点,陶冶了孔子更注重雅乐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了人们性格的完整作用。 因此,这种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论者认为,孔子的中和是一种美的美学思想,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审美情趣的特色。 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农民,通常欣赏正剧中的大团圆,欣赏和谐的节奏,不喜欢过度紧张和强烈的刺激。 悲剧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比不上希腊。 ”。 [2]p246但是,这种以中和为美的审美的倾向性并不足以证明孔子文艺思想的保守性。
分解孔子的文艺思想,也必须理解艺术实践活动。 许多资料表明,孔子不仅是对文艺的评价,他本人也是有修养的音乐家,具有一定的音乐演奏能力,还是第一次把音乐列为教育课程的老师。 六艺中,“乐”是其弟子们的必修课。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诗《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唱弦歌,求韶武雅颂之音》。 他的弟子子游受孔子乐教的教导,为武城宰割时,实行礼乐化民,将音乐普及到民间,到处都有弦歌之声。 弟子中以刚勇着称的子路也弹瑟。 孔子与鲁国的音乐大师讨论了音乐演奏的全过程:“子语鲁大师乐; 说:我知道喜悦,始作俑者翁如也。 从此,纯如、皎如、层出不穷,皆如此。 ”翻译为“演奏开始时,大家的声音汇合后产生动感,接着开始演奏,音乐和谐,然后进入高潮,节奏特别明亮,最后停止后,余韵舒缓,演奏完毕。” [3]p224孔子在欣赏雅乐时,常常会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引起共鸣。 有一次,孔子在齐国听韶乐演奏时,受到很大的冲击,三月不知道肉的味道,说:“不求乐至斯。” 音乐的震撼力这么强。 这也使孔子的乐教思想具有感性认知的基础,不流于空谈。 除音乐教育外,孔子还从事正乐工作,“我自卫回鲁路,然后乐正,雅赞各得其所”。 以上例子说明孔子对音乐的理解很深,具有很高的审美鉴赏水平。 因此,孔子论《雅乐与郑声》不仅仅是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和习性的问题,而是有美学的理论思考。
那么,如何看待孔子的“恶郑声”、“放郑声”呢? 郑声是民间音乐还是当时的“新声”被孔子不理解而被欣赏拒绝了? 应该注意的是,孔子并不通常反对民间音乐。 孔子编纂的《诗经》以十五国民歌为教材,其种类和风格多种多样。 他称赞了描绘民间恋爱主题素材的“关睢”。 《代檀》《硕鼠》等反映下层群众感情的诗歌也编入诗经。 在一次远足中,该子路、曾癷等弟子讲述各自的志向时,曾癷的理想是“浴乎、风乎、舞雩、咏归”。 其中的歌舞自然也是民间音乐,孔子“然叹曰,吾而点”。 这证明孔子并不反对民间音乐。 诗经中的《郑风》多是男女之恋相关的民谣,但孔子不拒绝。 那么,为什么要反对郑风这首基于民谣的曲子《郑声》呢? 孔子自己的证明是“郑声淫”。 发现孔子排斥的是不符合他美学的东西,也就是不能通过音乐长大成人,塑造“仁”心理结构,腐蚀人性的音乐。
当时的郑声,现在还没有听到,但根据文献资料,可以知道其大致情况。 郑声的“淫”意味着过度、无节制、不符合中和之美,二是郑声有黄色音乐,入邪。 《乐记》中有“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其优势是“怨愤”,这不符合孔子的鉴赏兴趣。 但这不是孔子反对郑音的首要理由。 孔子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对不同风格的“韶”和“武”乐,都堪称完美。 孔子反对郑声是为了“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因为它像雅乐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所以会有点迷惑人,引起混乱。 孔子重视的是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 如果音乐对人性有腐蚀作用,他必须极力反对。 司马迁说:“郑卫的曲子动了心淫”(《史记乐书》),子夏也批判说:“郑音乱淫志……色淫害德。” (《礼记乐记》)淫靡之音,是郑音的巨大优势,这种轻快颓废的声音,其声调与舒缓的雅乐非常相似,特别有吸引力,因此其负面作用也极大。 [4]p248和当时,郑声迎合了部分统治者追求奢侈享乐的需要。 例如,魏文侯对子夏说:“我加冕听古乐,只害怕睡觉,听郑卫的声音,不知疲倦。” 清代寅《明明子论语集解义畲》中也写道:“春秋时期列国善郑音,以歌舞伎为贿赂遣,襄公11年以郑贿赂晋为师悝、师触、师伐,襄公15年为郑贿赂宋师蠲、师慧。 魏文侯听郑卫的声音,赵烈侯独爱郑之歌。 ”。 这证明了郑卫的声音在当时非常流行,带有色情,是惹邪的淫靡之音,所以孔子反对郑的声音。 这篇文章把孔子的“放郑声”归咎于文艺思想保守,不能同意贬低民间新文艺的观点。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一个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代。 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孔子思想反映了变革时代的许多复杂矛盾,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仁爱”思想在封建社会从未真正落实过,但他追求理想的精神可以给现代精神文化建设以深刻的启发。
批判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历来是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更具有现实意义。 孔子的文艺思想有历史和阶级的限制,但造就了伟大的思想家,他想在音乐教育中构建完美和谐的人性结构的思想,在音乐成人的观点上确实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因素,可以被我们利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但人们面对文化变革感到困惑。 耗费文化引发了人文精神、物欲横流、理想崩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等诸多心理问题。 人文学科边缘化,作家、艺术家也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逐渐分化。 痞子文学、身体创作等层出不穷。 鉴古知今,我们更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发出“郑声”。 评价文艺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文艺如何体现对人的关怀? 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
1988年1月,全世界诺奖获得者的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就必须回到2500年吸收孔子的智慧。” [5]这是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深刻启发。 人类要在地球上诗意地生存,就必须有一颗美丽的心。 因此,优秀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心灵形成、滋养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郑声》这种腐蚀人性的垃圾文化应予以拒绝。
评论:
[1]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快速发展史》(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2][3][4]王滋源《论语新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
[5]李锁华《挖掘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神资源》人民日报1995-6-30
文案来源:中国历史文化研究者:王波
标题:“孔子论“雅乐与郑声””
地址:http://www.ao2i.com/bjjy/1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