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3字,读完约4分钟

张天保参加了新闻网年度“中国好教育”盛典

张天保,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山西寿阳人。 1957年毕业于太原市第三中学,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196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高等教育部研究室的工作人员。 1973年担任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 1979年以后历任教育部、国家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副主任。 1989年10月就任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司长。 1993年6月就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3月就任教育部副部长。 现任国家督学顾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人物言论

1985年《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相关决定》出台

1984年,中央决定制定教育改革的文件,首先由教育部进行调查起草。 当时,我在教育部政策研究室工作,参与起草指明中国教育改革方向的《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决策》(以下简称《决策》)。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教育改革一直是邓小平高度关注的问题。 当时,我国经济改革的大潮已经从农村扩大到城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快速发展。 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发表。 关于这两个决策的贯彻实施,小平先生大家强调,他最关心的是人才问题。 处理人才问题,教育是基础,不改革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因此,制定符合这两个决定的教育体制改革文件,完成中国体制改革的整体战术部署是当务之急。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决定尽快制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起草工作首先由当时的教育部部长何东昌率领教育部的一点同志进行。 教育体制改革会改变什么? 怎么改变? 起草小组人员带着这些问题到各地进行了调查。 我去了湖北、上海等地,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权限过于集中。 例如,当时的高中毕业生实行“统一招生体系”,在财政、用人制度方面管理太死,专业设置等不适应社会诉求,学校缺乏自主权。 教育结构也不合理,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比重太小,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育思想和文案也很陈旧,教育方式呆板。 而且,全国各地的教育差异太大,如果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等重要改革,一刀切,就不符合中国国情。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我们在调查中不仅发现了一点问题,而且汲取了智慧,《决定》中提出的许多改革方法都受到了基层的启发。 例如,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原来的农村教育基本上是“县办县管”,从个别学校的校舍维修、教学点的煤炉上涨问题、个别教师的生活问题等都由县统一管理,由县承担,问题也很难处理。 当时,一些县规定了乡镇村在处理学校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了乡镇村的积极性,处理了许多问题。 我们总结和凝聚了这样的经验,提出在“决策”中将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省、市、县、乡的等级管理。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1984年底,教育部起草小组向中央提交了10多次修订的《决定》草案。 中央还召集了理论、文案基础较强的同志进一步起草和编纂了《决定》。 我被教育部派往中央起草小组协助他们的工作。 在征求多方意见、反复改编后,《决定》草案提交全国教育大会讨论,并于5月27日提交政治局讨论,终于通过。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决策”出台后,全国各地开始学习“决策”精神,制定贯彻“决策”的具体措施,教育改革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猛烈展开。

现在,20多年前发表的《决策》,关于一个问题的记述至今似乎仍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人,逐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高等教育活力等,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还需要落实。 制定《决定》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拆解、因地制宜、充分调研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创新的改革精神,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仍应发扬光大。 (整理)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

标题:“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天保”

地址:http://www.ao2i.com/bjjy/1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