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64字,读完约10分钟

 ;  ;  ; 人才资源是一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宝贵资源。 关于人才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另一方面,关于国际竞争力,也不能不提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但长期以来,国内对“; 人才”; 定义模糊,而且缺乏比较完整的统计资料。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与日益增加的中外人才交流相比有些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问题,这种情况有所变化,但国内外可比较的人才指标较少,因此国内的一点研究还停留在框架的设计阶段。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  ; 本文从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吸收了国际权威机构在国际竞争力比较中关于人才竞争力的有价值因素,结合国内专家关于人才竞争力框架设计的思想,提出了简单的人才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应用该评价体系,比较中国和美日德俄印等五国的人才竞争力,从中发现目前中国人才竞争力中的一点薄弱环节,提出了增强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  ; 一、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  ;  ; 1. ;  ;  ;  ;  ;  ; 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容易理解但难以准确定义、内涵丰富的概念。 由于各国经济体制、快速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和研究立场的不同,目前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是:  ; / br// h/& # 160;  ; (一)国际竞争力的常规定义:针对同行竞争对手,一国创造和持续长期经济附加值的能力。 国际竞争力是指国家通过将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内部重力和外向力、全球化和本地化控制以及这些关系整合到经济和社会模式中来增加国家资产附加值和国民财富的能力。  ; / br// h/& # 160;  ; (2)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快速发展学院( imd )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一国或公司按比例计算,在世界市场上比其对手创造越来越多财富的能力。 具体是指一国公司或公司的设计、生产和产品的销售及劳务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点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更具市场吸引力,这种能力产生于公司内部效率,取决于国内、国外和部门的环境。 实际上,这是公司和公司的房子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经营激励的能力,即灵活应对国内、国际、部门环境的能力。  ; / br// h/& # 160;  ; (三)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组织( oecd )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在自由公平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商品和服务,并且能够长期维持和提高人民的实际收入。  ; / br// h/& # 160;  ; (4)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 )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由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不同政策等多种综合因素创造和维持的  ; / br// h/& # 160;  ; (5)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认为,对任何国家来说,国际竞争力都是提高国内生活水平,制造经得起国际市场检验的产品。 基本上,提高竞争力就是提高生活质量,为子孙后代创造美好的未来。  ; / br// h/& # 160;  ;  ; 很明显,这五个定义从不同的立场定义了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的通常定义主要是gdp的竞争力,实际上是获得长时间经济增长的特征。 wef和imd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首要强调的是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 oecd的定义假设各国都是市场机制的成功者,这个定义除了关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还关注生活福利的提高。 我们认为波特的定义涉及更广的层面,国际竞争力实质上是综合的国家竞争力,除了经济行业外,还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定义与经合组织的定义有点相似,除了生产和生活水平外,还把贸易和投资作为决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 br// h/& # 160;  ;  ; 根据以上五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国际竞争力中包含的第一个要素,即: (1)国际竞争力的主体是一个国家(2)竞争的范围主要是经济行业,竞争的空之间是国际市场(3)国际竞争力是动态的,国际竞争力是动态的, 其中,国家竞争力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强调一个国家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所能达到的整体科技水平、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平、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状况,以及政府行为、政府干预等因素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的客观条件 产业竞争力和公司竞争力更强调产业和公司经营行为、管理行为、劳动价格、公司房屋素质、劳动者从业态度等因素的国际比较。 三个人各有侧重地相互联系。 / br// h/& # 160;  ;  ;  ; 2.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 BR// h///S2/& # 160;  ;  ; 人才国际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国家人才资源数量、质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增长环境等各类因素的有机综合和高度集聚,是人才这一生产要素含量的国际比较,也是其作用效果和实力的国际比较。  ; / br// h/& # 160;  ;  ; 迈克尔·; 波特是“; 国际竞争的特征”; 理论认为,国家竞争的特点包括生产要素、诉求要素、相关产业以及配套产业、公司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政府6个方面。 人才是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中高水平的群体,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制定公司经营战略和政府政策的主体,人才是构成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综合要素。 因此,当前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人才战术的核心目标和人才事业的核心文案。  ; / br// h/& # 160;  ;  ; 由于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对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诉求不断增加,高素质人才的相对匮乏和贫困矛盾日益突出,这已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获得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今后,围绕高素质人才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将成为比物质资源、金融资本更紧缺的资源,是世界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二、人才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方法

 ; 1. ;  ;  ;  ;  ;  ; imd国际竞争力体系与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

 ; EF和imd联合出版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自1980年首次出版以来,以对国际竞争力各项指标的明确权威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从1996年开始,这两个机构应用各自的评价标准对世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 / br// h/& # 160;  ;  ; imd从1991年开始每年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对构成要素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最终形成了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力量、公共基础设施、公司治理能力、科技实力、国民素质8大要素。 其中,科技力量第一评价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功程度,国民素质第一评价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 这两大要素最接近人才资源。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1996年以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排名在波动中上升,但基本位于第二集团的中游。 与中国经济实力排名相比,科技实力和人口素质排名相对落后,反映出中国人才资源竞争力不强。 在科技实力排行榜上,并购人员一直是中国的特点,在科技资本投入排行榜之后,知识产权保护处于末流,人均有效专利数量偏低。 在国民素质排行榜上,人口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是中国的特征,教育结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竞争力是中国的劣势。  ; / br// h/& # 160;  ;  ;  ; 2. wef国际竞争力体系和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排名 ; / BR// h///S2/& # 160;  ;  ; ef开发了世界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同样由八个方面的竞争力要素组成。 这八个方面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开放程度、政府预算和管理、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科学和技术、公司管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法规和政治体制等。 其中科学和技术、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有直接关系。  ; / br// h/& # 160;  ;  ; 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角度分析比较了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因素。 报告书使用了2个主要指数和1点亚指数,到2003年为止的2个主要指数是成长竞争力指数和现在竞争力指数,2003年的报告书使用了成长竞争力指数和微观竞争力指数。  ; / br// h/& # 160;  ;  ; 与imd的“; 科学技术能力”; 与要素相比,wef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数更注重从体制和政策评价的角度研究创新能力的一些变化,国家创新能力是指国家作为政治和经济实体不断产生有商业意义的创新潜力,它不仅反映了已经实现的技术创新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或 因此,wef的整体增长竞争力指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未来5~10年的增长能力。 它根据各国155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变量,分为量化资料、问卷等两类资料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总结8个要素进行加权平均,从而获得各国的竞争力。  ; / br// h/& # 160;  ;  ; 从一个国家可以看出在imd和wef的排名中,这两个评价体系有一点不同。 这些差异首先是做法论上的差异。 wef的做法论是长期引导的,包含一系列社会和环境指标,反映了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理念。 因为北欧国家往往位居前列。 相反,imd在短期内占主导地位,东亚一点经济体往往排名靠前。 由于wef评价体系着眼于长期竞争力,因此与人才资源的作用有很强的关联性。 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把wef中的总排名看成是人才资源国际竞争力的排名。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3. ;  ;  ;  ;  ;  ; undp的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果指数( tai )评价系统

 ; 技术成果指数( tai,technology achievement index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编制,首要是评价一国的技术改革创新和技术扩散,培养人的技能基础的程度,反映了一国的技术创新和创造性水平。 tai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反映的是技术成果而不是技术潜力,它反映的是技术生产力而不是投资。  ; / br// h/& # 160;  ;  ; tai包含四个要素:技术创造。 也就是说,以居民人均专利取得数、来自海外的人均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金额等进行测量。 新技术创新扩散是以人均招聘网络主机数和高校等技术出口占所有出口的比例衡量的传统技术改革创新扩散是以人均电话数(本线数和手机数)和人均平均耗电量衡量的人的技能是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限和理工科大学生入学率  ; / br// h/& # 160;  ;  ; 在undp公布的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果指数中,68个国家的技术成果指数平均为0.374。 其中,中国的技术成果指数为0.299,居第45位,居世界中等水平。 根据参加评价国家的得分情况, 
 ;  ;  ; 可以分为领导者、潜在领导者、积极招聘者、边缘化者四个层次。 其中,领军人物有18个,这些国家包括美国、瑞典、芬兰、日本、韩国等,他们的tai指数大于0.5。 这些国家处于世界技术的前沿,能够自我持续地快速发展。 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等潜在领导者有19个,这些国家为培养技术人员投入了大量资金,大量扩散了技术,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却很少。 积极招聘的国家有26个,有南非、泰国、中国、印度等,这些国家有重要的高科技中心,但技术创新扩散缓慢、不完全。 剩下的5个国家是边缘化者,这些国家在技术扩散的道路上长途跋涉,大部分人口没有从技术扩散中受益。  ; / br// h/& # 160;  ;  ; 由于tai指标体系使用的是人均平均指标,而且比较的是技术生产而不是技术投入,按照这样的指标,不能客观反映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全部,但至少从人均平均指标来看,中国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很大的国家。 / BR// h///S2/& # 160;  ;  ; 三、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总体设计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构建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实质上是将我国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流动、环境,以及供给与诉求、投入与产出等各类因素在国内市场和国际竞争中表现出的整体实力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 / br// h/& # 160;  ;  ; 在imd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科技实力要素主要构成了科技投入、科技劳动投入、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 国民素质因素主要在人口、劳动力、就业、失业、教育结构、生活质量、劳动者态度等方面构成国际竞争力,这两个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人才竞争力的范围。 wef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与imd的指标体系相似。 与此相反,tai指标体系主要从每个人平均技术创新结果的角度进行衡量。  ; / br// h/& # 160;  ;  ; 在国内关于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的研究中,黄硕风等综合国力的研究认为,人才竞争力实质上是科技力量、文教力量和人力的综合。 黄硕风:《综合国力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李晓园等从人才总量指标、人才结构指标、人才比例指标、人才动态变化指标、人才投入指标、人才生产指标和人才环境指标等7个要素构建了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浙江人事》2005年第4期。 该指标体系涵盖范围比较全面,涉及多方面的数据,适合我国各地区人才竞争力的研究,不太适合人才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桂照明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分为内在竞争力要素和外在竞争力要素,前者细分为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和人才创新能力,后者细分为人才招聘效益、人才状态和人才环境,该研究实际上是根据imd人才评价指标重新整合了子要素。 桂昭明:《人才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人才》2002年第10期。  ; / br// h/& # 160;  ;  ; 本文吸收了上述三个国际权威机构在国际竞争力比较中关于人才竞争力的有价值因素,并结合国内专家关于人才竞争力框架设计的思想,重构了简化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分为人才队伍、人才投入、人才生产和人才环境四个方面的要素。 其中,人才队伍要素包括人才总量、人才供求、人才流动和人才潜力四个子要素。 人才投入要素包括r&。 d投入和教育投入两个子要素人才生产要素包括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和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几个子要素人才环境要素包括从业环境、法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五个子要素。 各子要素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测量。  ; / br// h/& # 160;  ;  ; 指标的选择,一是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在衡量要素水平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劣势,才能相互补充,选择了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 二是由于国际通用的描述人才竞争力的指标有限,为了全面反映人才竞争力状况,选择了imd《国际竞争力年鉴》的相关指标,其中大部分为“。 软件指标”; 来自imd的全球问卷调查系统imd使用专家调查法获得的数据作为难以量化的软件指标,因此,imd在全球范围内组建了由3500多名经理负责人组成的团队,完成了问卷调查,其中涉及各类人才的获取便利性  ; / br// h/& # 160;  ;  ; 在研究的做法上,与上述研究一样,本文采用系统分解和层次结构分解法( ahp ),从要素分解为子要素,从子要素分解为具体的测量指标(一般称这三个层次为目标层、基准层、指标层),构成树结构的指标体系。  ; / br// h/& # 160;  ;  ; 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和国家的代表性,将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印度5个国家与中国进行了比较。 之所以选择上述五国,是基于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的想法。 与之相比,以此为比较标准,与能反映中国与世界第一流人才强国差距的日本相比,日本不仅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技术大国,更是从资源匮乏的国家走上了利用人才特点成为科技强国的道路,因此对我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之所以比较德国和我国,是因为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和欧盟第一大经济强国,德国也是科技大国和人才竞争特征比较明显的国家。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迅速崛起的快速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和中国一样是经济转型国家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本论文的比较以2000年为基准,但是由于一些国家无法获得当年的数据,所以也选择了近一年的数据,imd的调查数据大多在2002年进行。 我认为数据的选择基本上反映了2000年各国的情况,不会产生大的偏差。  ; / br// h/& # 160;  ;  ; 上述各个环节完成后,下一个业务是数据解决。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副本: (1)指标规范化解决。 鉴于美国在人才国际竞争力中的强势地位,将美国的相应指标设定为“),其他五个国家的指标采用与美国指标比较的相对值进行测量。 (2)权重的明确化。 的重要性,明确人才队伍和人才生产的权重为0.3,人才投入和人才环境的权重为0.2。 副要素权重的明确化与此相似。 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权重的比例明确为4:6。  ; / BR// h///S2/& # 160;  ;  ; 四、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1.& # 160;  ;  ;  ;  ;  ; 中国人才竞争力在六国的整体排名

 ;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在六国排名第四,排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排在俄罗斯和印度之前,这与平时的感性认知基本一致。 而且,这六个国家的人才竞争力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水平上。 中国、俄罗斯、印度处于同一第三水平,这一水平与处于第二水平的日本和德国大不相同,与处于第一水平的美国差距较大。 量化结果表明,中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仅为美国的48%,相当于日本的62%和德国的75%,整体差距非常显著。  ; / br// h/& # 160;  ;  ;  ; 2.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差距为 ; / BR// h///S2/& # 160;  ;  ; 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四个组成部分的比较结果。 可以得出四个结论: (1)中国在人才队伍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其相对值超过日本和德国。 离中国近,印度和俄罗斯在人才队伍方面也有明显的特征,其相对值也分别超过了日本和德国。 (2)中国在人才投入方面的劣势明显,其相对值为六国最低,不仅低于美日德三国,也低于俄罗斯和印度。 (3)中国在人才生产方面基本相当于整体数值,位于美日德三国之后,位于俄印两国之前。 (4)中国在人才环境方面与俄印两国相比没有特点,三国的相对数值基本相同,但都明显低于美日德三国。 / br// h/& # 160;  ;  ; 通过上述比较,中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概括为四种不同的状态:即中国在人才队伍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在人才投入方面劣势明显,在人才生产方面特点不突出,在人才环境方面较差。 上述四个不同的结果的出现反映在不同的子要素上的是:  ; / br// h/& # 160;  ; (1)中国人才队伍的特点主要来源于来自中国的人才潜力,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劳动力数量巨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相反,中国以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衡量的人才总量仅次于美国,但由于每百万人口中人口偏低,在人才队伍方面不占特点,也就是说人才队伍的潜在特点还没有改变为现实。 在人才供求方面,反映出我国竞争力差,市场上人才无法获得合格的工程师、金融人才和有能力的管理人才方面,总量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诉求旺盛,也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在人才流动方面,除了美国的海外,其他五个国家的相对值基本接近。 这证明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人才强国的原因之一是它成为了世界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而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才流失的影响  ; / br// h/& # 160;  ; (2)我国人才投入中的劣势主要来自r&的d投入和公共教育投入的不足。 在中国为r&; d投入总量比俄罗斯和印度高,但r&; d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1%,相当于俄罗斯,比印度略高。 相比之下,美日德三国r&; d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5%~3%之间。 与r&和d投入相比,中国对公共教育的投入明显低于俄罗斯和印度,为六国中最低。 如果这是因为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2.9%,俄罗斯和印度分别为4.4%和4.1%,美日德三国分别为4.8%、3.5%和4.6%。  ; / br// h/& # 160;  ; (3)中国人才生产方面的特点不突出,是因为中国人才在国内外获得的专利数量和发表论文数量明显低于美日德俄四国,但在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超过俄印两国,弥补了专利数量和论文数量的不足。 其中,专利获取数和发表论文数还只是以总量来衡量,如果以人均平均来衡量,中国的差距更为显着。  ; / br// h/& # 160;  ; (4)中国在人才环境方面很差,第一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方面很差。 在科学技术环境方面,青年对科学技术的有趣之处明显低于 。 / br// h/& # 160;  ;  ; 俄罗斯和印度离美日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近,反映了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 在经济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方面,分别用人均gdp指标和人文快速发展指标衡量,中国2000年不仅低于美日德三国,也低于俄罗斯,当然,近年来,与俄罗斯的差距明显缩小。 在从业环境方面,中国每一位科学技术人员的r&; 经费不仅明显低于美日德三国,也低于印度,但高于俄罗斯,每千人的互联网客户数和每千人的计算机拥有量比印度高,甚至比俄罗斯低。 / BR// h///S2/& # 160;  ;  ; 五、提高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才国际竞争潜力巨大。 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人才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特征,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将明显增强。 从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来看,我国在人才队伍、人才投入、人才生产和人才环境四个方面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人才投入不足、人才生产水平不高、人才环境不完善已经成为提高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 / br// h/& # 160;  ;  ; 1.必须加大公共教育和r&。 的投入力度 ; / br// h/& # 160;  ;  ;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要将我国的人口特征转化为人才特征,关键是教育。 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要求,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保持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和实物资本的适当比重,改变目前这种实物资本过剩投入、人才资源匮乏的状况。 除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力度外,还要积极调整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 br// h/& # 160;  ;  ; 要从战术的高度提高r&; d经费的支出符合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要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支持重大战术产品和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国家要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录用效益。 要使公司和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政府、公司、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结构。  ; / br// h/& # 160;  ;  ; 2.必须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提高公司的r&。 d能力 ; / br// h/& # 160;  ;  ; 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为吸引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公司扩大研发投资。 要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使优先购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的金融政策完全相关,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 继续完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是制定和完全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加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比较有效的联系,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 加强对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的管理,防止盲目重新引进。 将继续完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政策,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公司。  ; / br// h/& # 160;  ;  ; 要加快建立以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长期转变科技活动国家化和行政化的趋势,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促进公司之间、公司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 / br// h/& # 160;  ;  ; 3.构建国际高层次人才互联网,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 / br// h/& # 160;  ;  ; 近年来,我国沿海稍大中城市生活的人才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 2000年在广东就业的海外、海外人员为16万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上海居住的外国人有5万人,外国专家有2万5千人,很多台湾同胞滞留在上海。 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 随着中国大陆创业和就业机会的增强,将会出现一个“; 人才回流”; 时代已经开始了。 据统计,过去20年我国有32万学生在海外留学,其中约14万人回国,这个数字还以13%的年增长率急剧增长。 根据美国的官方资料,仅2000年,从美国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就达到了15000人。 另外,来自美国的留学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2001年,来自美国的留学人员达到了5400多人。  ; / br// h/& # 160;  ;  ; 海外人才的大量涌入和中国留学人员“; 人才回流”; 的不断增强,为短期满足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的工程技术、金融和高级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意义,减弱了人才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必须建立海外专家、世界华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互联网,使之成为引起人才流入的人才库、国际联络站和科技新闻交换所。 各级政府部门要为人才的流入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使我国长久保持对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 / br// h/& # 160;  ;  ; 4.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热爱科学的趣味性,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  / BR// h///S2/& # 160;  ;  ;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基础。 保护知识产权不仅需要建立我国的国际信用、扩大国际合作,而且需要鼓励国内自主创新。 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观念,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为我国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 br// h/& # 160;  ;  ; 青少年是科学技术的未来和希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防范社会性“的拜金主义”; 对倾向和金钱的过度追求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要大力开展科普教育,鼓励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制作,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科技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 (作者:伞锋)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本文摘自《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快速发展报告no.3》,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授权新闻网独家发表。 其他媒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 不这样做的话会承担法律责任。 [/s2/]

“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

标题:“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

地址:http://www.ao2i.com/bjjy/1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