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3字,读完约8分钟

城市和大学是彼此的荣耀和见证。

城市,大学职业院校,城市名片。 两者曾经围绕着多少高考之路的学子的梦想,陷入了迷恋之中? 为了展现第一手城市的人文、大学魅力,《学问》编辑和各地职工站长、通讯员在白天游览城市,采访学校学子。 晚上调查资料,整理采访原稿。 艰苦奋斗了几天,终于提出了本期的主题“没有城市、没有大学”。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问北京站:刘良恒

北京:有体温的大学之城

北京

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崎岖的颐和园、沧桑凝重的圆明园,代表着这座城市曾经辉煌悠久的历史。 创造性的798艺术区,奇怪形状的央视大楼,引领风尚的流行文化,诠释着这座城市写着传说的心跳。 古老年轻,古来流传,现代,经典,时尚,保守,开放。 中国没有另一个城市,可以守护价值自古流传的东西,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多元文化。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中国的大学对此乱舞,千百万年轻人“去北京读书”的梦想并不虚言,北京大学的数量和质量以压倒性的特点坐在全国城市的头椅上。 从“211工程”、“985工程”的大学名单可以看出,107所“211工程”大学,在北京有23个席位。 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共39所,北京有8所。 自由傲慢的北京大学、厚德舞台的清华大学、经世致用的中国人民大学、行为世范的北京师范大学、知行合一的北京航空空航天大学、求实创新的北京理工大学、敬业乐群的北京邮电大学,作为学术思想的前沿阵地,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大学, 在这里,你可以探索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精深,聆听西方思想的博大精深,实践艺术理念的疯狂,探索文化名人的足迹,探索老北京胡同的深邃,感受这座城市真实的体温。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子体验: 黄小然,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总结在北京读大学的感受,我想引用南方日报的口号:高度决策的影响很大。

北京最大的特点是教育资源特别丰富,优秀的老师特别多。 例如,在“百家讲坛”上发表社会交流礼仪的金正恩,北京的学生可以轻松地上他的课。 大学的课通常是开放的,只要你胆子大,清华北大的课也会和你一起听。 各种实践机会也特别多,创业大赛、商业策划、模拟法庭、就业培训等等,太多了记不住。 实习也很方便。 另外,实习机构通常名字特别响。 写在简历上绝对是风景。 我在《经济注意报》、联想中国总部实习过,但是去青岛新闻网社的实习offer被我拒绝了。 在北京招聘的公司闻名各地,如南方报业、广州日报、宝洁、ibm、百度、腾讯、青岛新闻网。 但是,进入这些单位需要实力。 毕竟,北京的优秀人才云集啊。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校南京站:金菊

南京

南京:爱金陵六朝

与“江南金粉地、金陵帝王朝”北京、西安的任何古都相比,依山傍水的南京灵动和温柔多了。 充满哀愁的秦淮河、美丽温婉的莫愁湖、被烟草包围的灵谷寺,把一切厚度都变成了大气与和平的底部。 这个城市的人也是这样。 虽然经历了那么多波澜不惊的痛苦,但眉宇之间总是大气淡淡、不温暖、不傲慢、不着急,却丰富了生活。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岁月静好的南京,尽管高中林立,却没有声音枯槁疲惫的追逐和喧嚣,她们平静地生活在水中,怀抱着广阔的指导江山。 她们不大声,不故意高远,即使在南京大学这样的百年名校,性格也总是内敛,不张扬。 开设土木建筑悠久的东南大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科技人才的河海大学、中国高校中第一所审计学专业的南京审计学院,有中国最早独立创办的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新闻工程技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子体验: 赵璐,南京大学学生

南京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文化底蕴深厚。 没事的时候,我叫了几个朋友,喜欢骑自行车在镇外转转,每次都有意外的发现。

当然,这种时候不多。 因为南大的学术氛围很浓厚,看到学长们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去教室和图书馆,我们也不好意思玩得太傲慢了。 另外,南大的校园活动相当丰富,讲座也特别多,学校每年都会邀请各界人士来学习。 除国内外学术专家外,还有陆川、陈丹青等社会名人。 例如《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王晓峰、《时尚cosmopolitan》的执行主编徐巍巍、陆川、陈丹青等都和我们有过面对面的交流。 有时会发生冲突,必须放弃痛苦。 这边的实习机会也很多,如果有心的话,毕业前完成一两个大实习再给就业加点钱比较容易。 但是,南大找工作的人不多,很多人会选择出国或者考研。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问上海站:亳季松

上海:做梦让大海开花

上海

上海、长三角的“巨无霸”在大珠小珠掉落玉盘的江南展现出独特的特征,但上海深江的血脉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道路上看,三曲八曲的道路,大约在四车道以下,狭长的小巷在中心城市画出情趣曲线,早晨,打开石库门民居的老虎窗,清爽的鸽子哨掠过头顶。 电机轰鸣的法拉利轿车在小路上穿梭,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和缓缓轧着马路的老奶奶,这就是上海。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有112年历史的复旦大学也走过了103年。 同济大学去年刚庆祝了那个百岁生日。 他认为,无论是当时洋务先生创立“专学政治家之学”的南洋公学,还是神父马相伯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名创立的复旦公学,都是各路有识之士为培养新人才而创造的摇篮。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子体验: 龙小樱,上海外贸学院学生

许多在上海读书的大学生和我一样,为自己感到自豪。 他们拥有的自信其他任何地方的大学生一定都很充分。 他们潜力的来源是这个城市的名声。

我的学校在松江大学城。 可能是因为在郊外。 这个生活消除了很多上海繁华的色彩。 在这里,同学们的生活很安静,感觉和高中没什么两样。 在他们眼里,一个人的文化和修养远远重于一个人的富裕。 大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平时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也不多,即使有也有很多学术讲座。 其实上海本身也是一个合理的城市,受海派风格的影响,生活规律,快节奏,高效,话少,工作可能多。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习武汉站:马雨桐

武汉:去武汉,上大学

武汉

武汉的“大”给人气势。 登上黄鹤楼的极目楚天,众目睽睽:两江交汇,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 你往返于汉口、武昌之间,驾车在长江大桥上奔跑,河上,千帆竞拍,汽笛长鸣,那广阔的气势,让你觉得长江在武汉只是一条内河。 其次是“大”,覆盖巨大腹地市场,货运量吞没寰宇,大量人流物流汇聚该枢纽中转,“九省通衢”名不虚传,另外武汉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大”。 夏天十几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折磨着外地人,而熟内的恋人知道“火炉”城市的别名,给她增添了一点点炎热和sex的风情:全城的颜色都穿着耀眼的女人,江南的温柔和坦率,真是赏心悦目。 另外,可能是闷热的关系吧,武汉人多少有点穿短裤,有点冷漠市民的感觉,喜欢吃热干面,好闻的豆腐,3块钱起的出租车,是他们的衣食住行。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武汉高中继承了这个城市的风格,宏大而齐全。 与武汉大学合并几年的华中科技大学绝对相当于那里的北大清华,文理工科相互竞争合作。 在这两所学校的强势之下,武汉其他211、省属、厅属高校有点苦闷的味道,武理工、武工程、武科、湖北工业在压迫下争夺理工空之间,华师、中南政法、华农、中地(武汉校)分别是: 但是,最终怀着更温暖的心情,七所学校联合起来,在学校之间共同发表了各自品牌专业的政策,教育资源达成了最大的共享。 这对上面的学子来说,怎么happy这么辛苦!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学子体验: [/s2/]鸿翼,武汉大学学生

网络上关于武汉、南京、西安是否为中国第三大教育中心的争论很多,此前没有定论,但也凸显了武汉文教实力的强大。 作为教育重镇,武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量、水平都名列前茅。 “中国最美的大学”、百年名校武大、学风敦实、快速发展的华科、各具特色的武汉理工、中南财经政法、华中师大等高等学府,都是对学子具有绝对吸引力的名校。 武汉的一些大学生说:“在武大玩,在华工学习,爱华师。”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带着疑问和陌生人来到武汉,其间生活的时候经常对这个城市发牢骚,直到离开它的时候,原来自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城市,把自己最好的回忆交给了这个“江城” 我也是

“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标题:“无城市不大学 八主流高考求学城市盘点”

地址:http://www.ao2i.com/bjjy/18137.html